ICS 29.240.99 L52 备案号:57160-2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664-2016 代替DL/T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Applicationrules of infrared diagnosisfor l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2016-12-05发布 2017-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DL/T664-2016 目次 前言. ⅢI 1范园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现场检测要求 2 4.1人员要求 4.2安全要求 2 43环境条件要求 c 4.4检测仪器要求 5现场操作方法 5.1一.检. 4 5.2精确检测 5.3试验条件下的检测 5 6仪器管理和检验 6.1仪器配置 62仪器管理 -5 6.3红外热像仪的检验 5 7红外检测周期 7.1 一般要求 8- 7.2变(配)电设备的检测周期要求 73输电线路的检测周期要求 -8 7.4旋转电机的检测周期要求 -9 7.5SF气体绝缘设备注漏红外检测要求 9 8判断方法 9 8.1表面温度判断法 -9 8.2相对温差判新法 9 8.3图像特征判渐法 6- 8.4网类比较判断法 8.5综合分析判断法 01.. 8.6实时分析判断法 10 9诊断判据 -10 10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级、风速的关系 -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检测仪器基本要求 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红外通用数据文件存储格式- 1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用材料辐射率的参考值 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旋转电机类设备缺陷诊断方法与判据 21
DL/T664-2016 附录F(资料性附录)电气设备红外检测管理及检测报告 23 附录G(规范性附录)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和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 附录H(规范性附录)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27 附录1(规范性附录)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29 附录J(资料性附录)电气设备缺陷部分典型红外热像图 31
DL/T664-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与DL/T664-2008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原电流致热型设备的检测诊断和判据作了修改完善,删去环温参照体提法: 对检测内容补充了试验通电条件下发电机红外检测方法和判据,增加了SF。
气体绝缘设备泄 漏红外检测: 一关于现场应用和检测诊断,完善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周期,补充了常用四类红外热像仪的基 本配置,增加了红外通用数据文件的存储格式要求,引入连续检测/监测和实时分析判断的提法,充实 缺陷诊断的判据: 更新、补充了设备缺陷典型热像图。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3/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华东分部、广东电网有限 贵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微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 科学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实北电力有限公司电 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 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州筑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美盛 红外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周建国、雷民、杨楚明、肖峰、汪涛、高海峰、尹立群、叶剑涛、孙强、朱立春、 潘瑾、郭亮、干耀生、章岩、周志成、吴一冈、崔亚民、王浩。
本标准代替了DL/T664-2008。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III
DL/T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术语和定义、现场检测要求、现场操作方法、仪器管理和检 验、红外检测周期、判断方法、诊渐判据和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红外势 原仪对具有电流、电压效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引起表面温度分布特点 的各种电气设备,及以SF 使用其他红外测温 红外点温仪等)进行诊断的可参照本标准办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自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 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