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清晰版 16G108-7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图示.pdf
附件大小:17.04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标准图集
分享会员:匿名用户
分享时间:2018-09-29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图示
图集号:16G108-7
统一编号:GJBT-1385
组织编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文号:建质函[2016]90号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实行日期:二零一六年六月一日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建设部建质函[2008]83号“关于《2008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及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编制。
1.2本图集依据的主要标准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国建设单位、建筑钢结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相关人员配合《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钢规》)使用,并可作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教学的参考。
3编制原则
将《高钢规》的条文通过图、表格等形式表示出来,力求简明、准确地反映《高钢规》的原意,以便使用者更好的理解和执行此规程。本图集并未涵盖《高钢规》的全部内容,仅针对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了图示。实际工程设计应以《高钢规》为准。
4编制方式
4.1本图集以《高钢规》的条文及条文说明为依据,基本按照此规程的条文顺序编排,但有些图示基于同一主题等考虑的编排,条文顺序和页码顺序有可能是不一致的。为方便查阅,本图集目录以《高钢规》的章节和条文先后为序。
4.2图示表达
4.2.1页面顶部蓝底部分是对《高钢规》原文(包括章节编号等)的直接引用。
在蓝底引用条文部分出现的符号【Xxx】是本图集的说明,不属于《高钢规》。条文编号前加*的是从其他相关规范引用的,有此情况的在当页说明。
由于篇幅所限,引用的条文可能是不完整的,与图示关系不密切的条款、图、表、公式有可能省略。有省略时在当页注明。完整的条文见《高钢规》。
由于图集的编排原因,《高钢规》原文的同一条不同款可能在不同图页出现,有此情况的在当页说明。
4.2.2白底部分为图示内容,是对《高钢规》的理解和注释。“XXX图示X”为本图集对《高钢规》条文所作图示对应的编号。
对规范条文的解释内容超出一页时,采用续页的编排方式。
5其他
5.1本图集还参考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报批稿(2016)进行编制,使用时如发现与正式出版后的规范条文不一致,应以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为准执行。
5.216G519《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关于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有全面、详细的表述。为避免重复,本图集关于《高钢规》第8章(连接设计)内容没有过多涉及,需要时可与该图集一同使用。
内容索引:
目录 1、2
总说明 3、4
2.1 术语(2.1.1、2.1.2) 5
2.1 术语(2.1.3) 6、8
2.1 术语(2.1.4) 6、9、10
2.1 术语(2.1.5~2.1.7) 6、7
2.1 术语(2.1.9~2.1.12) 6、11
3.1 一般规定(3.1.1、2) 16、 17
3.2 结构体系和选型(3.2.1) 6~13
3.2 结构体系和选型(3.2.4 ) 6、7
3. 3 建筑形体及建筑布置的规则性(3.3.1、3、10) 14、15
3.3 建筑形体及建筑布置的规则性(3.3.4、5) 18
3.3 建筑形体及建筑布置的规则性(3.3.6) 9
3.3 建筑形体及建筑布置的规则性(3.3.7) 20
3.3 建筑形体及建筑布置的规则性(3.3.8) 36
3.3 建筑形体及结构布置的规则性(3.3.9) 13
3.4 地基、基础和地下室(3.4.1~3.4.6) 19
3.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3.5.3) 37
3.5 水平位移限值和舒适度要求(3.5.2、6) 20
3.7 抗震等级(3.7.1~3.7.3) 16、17
4.1 选材基本规定(4.1.2) 21~23
4.1 选材基本规定(4.1.5、6、8、9) 24、25
4.1 选材基本规定(4.1.10) 26
4.1 选材基本规定(4.1.11) 27
5.1 竖向荷载和温度作用(5.1.1~5.1.7) 28
5.2 风荷载(5.2.5~5.2.9) 29、30
5.2 风荷载(5.2.2、3) 20
5.3 地震作用(5.3.1、2、4~7) 31、32
5.3 地震作用(5.3.1) 34、35
5.3 地震作用(5.3.2) 37
5.3 地震作用(5.3.3) 33
5.4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5.4.1~5.4.3) 31、32
5.5 竖向地震作用(5.5.1~5.5.3) 34、35
6.1 一般规定(6.1.1) 37
6.1 一般规定(6.1.2、3) 36
6.2 弹性分析(6.2.1、7) 38
6.2 弹性分析(6.2.5) 39
6.2 弹性分析(6.2.2、3) 40、41
6.3 弹塑性分析(6.3.1~3) 40、41
6.3 弹塑性分析(6.3.3) 37
6.3 弹塑性分析(6.3.4) 43
6.3 弹塑性分析(6.3.5、6) 40-42
6.4 荷载组合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6.4.6) 37
7.1 梁(7.1.2-7.1.4) 44
7.3 框架柱(7.3.2) 45
7.3 框架柱(7.3.6、7) 46
7.5 中心支撑框架(7.5.1) 10
7.5 中心支撑框架(7.5.6) 47
7.5 中心支撑框架(7.5.7) 48
7.5 中心支撑框架(7.5.1) 10
7.6 偏心支撑框架(7.6.1) 7
7.7 伸臂衔架和腰椅架(7.7.1、2) 49、50
8.3 梁与柱连接的形式和构造要求(8.3.1、2、6) 51
8.4 柱与柱的连接(8.4.2) 52
8.5 梁与梁的连接和梁腹板设孔的补强(8.5.1) 53
8.5 梁与梁的连接和梁腹板设孔的补强(8.5.5) 54
9.3 放样、号料和切割(9.3.1、2) 55
9.3 放样、号料和切割(9.3.3) 56
9.4 矫正和边缘加工(9.4.2) 57
9.6 焊接(9.6.9) 58
10.2 定位轴线、标高和地脚螺栓(10.2.3、4、6、7) 59
10.3 构件的质量检查(10.3.3) 55
10.4 吊装构件的分段(10.4.2) 60
10.5 构件的安装及焊接顺序(10.5.2) 60
10.6 钢构件的安装(10.6.8、9) 60
10.8 安装的焊接工艺(10.8.11) 58
10.9 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10.9.7) 61
长细比和刚度要求 62
宽厚比(径厚比)要求 63
阻尼比取值要求 64
承载力设计要求 65
荷载组合要求 66、67
抗震分析内力、承载力调整 68~70
要求全熔透的焊缝 71、72
构件和连接计算索引 73
主要修订内容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