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 DBJ51/5059-2015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附件大小:44.47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规范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J11251-2015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51/5059-2015
代替DB51/T5059-2008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Appraisement and Strengthening of Building in Sichuan Province
2015-08-05发布
2016-01-01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DBJ51 5059-2015,加固技术规程,加固标准,加固规范,四川加固技术规范,四川省,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建筑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规范,抗震鉴定规范,正式版,正版,正式版 DBJ51/5059-2015 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

本规程是根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2年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修订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2〕5号)的要求,由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参编单位共同对《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加固技术规程》DB51/T5059-2008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调查和总结了汶川、芦山等地震,以及原规程颁布实施以来的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实际经验和教训,参考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等现行相关标准,采纳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多次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审查定稿。
本规程修订后共包括10章和7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有:
一是根据建筑建造时期和抗震设防情况将现有建筑划分为Ⅰ、Ⅱ、Ⅲ类,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基本设防目标;二是完善了三类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标准和加固方法;三是将非抗震设防区内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公共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纳入本规程适用范围;四是增加了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内容;五是在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中,增加了粘贴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钢丝绳网-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六是在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中,增加了增设支撑加固法、隔震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本规程中第1.0.7条、第1.0.11条、第4.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其中,第1.0.7条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4条等效,第1.0.11条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1.0.3条及《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第1.0.4条等效,第4.1.3条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4.1.3条等效。
本规程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西南交通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技术规程内容摘抄:

1总则
1.0.1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7度(0.10g、0.15g)、8度(0.20g、0.30g)、9度(0.40g)地区的现有建筑,以及非抗震设防区的现有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公共建筑的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不适用于尚未竣工验收的在建建筑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以及地震灾后建筑抗震安全的应急评估。
古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国家专门的规定进行抗震鉴定和抗震加固。
注:本规程以下将“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简称为“6度、7度、8度、9度”。
1.0.3下列情况的现有建筑,应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并依据抗震鉴定的结论进行相适应的抗震加固。
1接近或超过建筑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2原建筑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未按规定提高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
3改建、扩建的建筑,或需要改变结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现有建筑available buildings
除古建筑、属于拆除的危险建筑,以及未竣工验收的在建建筑以外的既有建筑。
2.1.2抗震鉴定seismic appraisal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2.1.3综合抗震能力compound seismic capability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4墙体面积率ratio of wall sectional area to floor area
墙体在楼层高度1/2处的净截面面积与同一楼层建筑平面面积的比值。
2.1.5抗震墙基准面积率characteristic ratio of seismic wall
以墙体面积率进行砌体结构简化的抗震验算时所取用的代表值。
2.1.6结构构件现有承载力available capacity of member
现有结构构件由材料强度标准值、结构构件(包括钢筋)实有的截面面积和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力所确定的结构构件承载力,包括现有受弯承载力和现有受剪承载力等。
3基本规定
3.1抗震鉴定
3.1.1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宜按图3.1.1所示的程序进行。
图3.1.1建筑抗震鉴定程序
3.1.2抗震鉴定应以整栋建筑实施,不应以局部楼层、分户单元分离实施。当建筑与相邻建筑或结构单元间设有符合要求的防震缝分隔时,可分别进行抗震鉴定。
3.1.3接受抗震鉴定委托时,委托方与受托方应对抗震鉴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事项进行充分协商,受托方应查证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应赴现场进行初步调查。
当现有建筑可能存在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的安全隐患时,应同时委托进行现有建筑的可靠性鉴定。
4地基和基础
4.1抗震鉴定
I场地
4.1.16、7度时及建造于对抗震有利地段的建筑,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
注:1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建筑,场地对建筑影响应按专门规定鉴定。
2有利、不利等地段和场地类别,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划分。
4.1.2对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应结合规划更新(迁离;暂时不能更新的,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应急的安全措施。
4.1.37~9度时,建筑场地为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等不利地段,应对其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及对建筑的可能危害进行评估;非岩石斜坡的坡度及建筑场地与坡脚的高差均较大时,应估算局部地形导致其地震影响增大的后果。
4.1.4建筑场地有液化侧向扩展且距常时水线100m范围内,应判明液化后土体流滑与开裂的危险。

内容索引:

1总则…2
术语和符号6
2.1术语…6
2.2符号8
3基本规定……10
3.1抗震鉴定10
3.2抗震加固………17
4地基和基础22
4.1抗震鉴定……22
4.2抗震加固……26
5多层砌体房屋29
5.1一般规定……29
5.2Ⅰ类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31
5.3Ⅱ类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45
5.4Ⅲ类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54
5.5抗震加固方法…67
5.6抗震加固设计及施工70
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99
6.1一般规定…99
6.2I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01
6.3Ⅱ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09
6.4Ⅲ类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120
6.5抗震加固方法134
6.6抗震加固设计及施工135
7底部框架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砖房……157
7.1一般规定157
7.2Ⅰ类底层框架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砖房抗震鉴定158
7.3Ⅱ类底层框架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砖房抗震鉴定164
7.4Ⅲ类底部框架-抗震墙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砖房抗震鉴定168
7.5抗震加固方法…175
7.6抗震加固设计及施工176
8单层空旷房屋180
8.1一般规定….180
8.2Ⅰ类单层空旷房屋抗震鉴定….181
8.3Ⅱ类单层空旷房屋抗震鉴定……184
8.4Ⅲ类单层空旷房屋抗震鉴定…187
8.5抗震加固方法191
8.6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192
9质量检查与验收198
9.1一般规定198
9.2工程质量控制…198
9.3工程质量验收200
10拆除与加固施工安全技术203
10.1一般规定203
10.2拆除施工204
10.3加固施工208
附录A砌体、混凝土、钢筋材料性能设计指标……211
附录B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218
附录C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层受剪承载力……223
附录D砌体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226
附录E钢筋混凝土构件组合内力设计值调整……233
附录F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抗震验算……242
附录G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和工艺过程划分……258
本规程用词说明259
引用标准名录261
附:条文说明263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