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 TB/T 2092-2018 简支梁试验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附件大小:133.09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铁道
分享会员:qwer
分享时间:2022-04-05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45.040 S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92-2018
代替TB/T2092-2003
简支梁试验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
Simply supported beam test methods-Static loading test for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2018-06-05发布
2019-01-01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2092一2003《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与TB/T2092一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类别名称(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
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的检验目的(见2.1);
增加了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应按照应力模拟原则进行的内容(见2.2);
增加了静载弯曲试验加载点布置的原则(见2.3);
删除了静载弯曲试验实施的条件(见2003年版的2.1);
增加了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自动加载设备的相关内容(见3.1、附录B);
一增加了加载反力架采用刚性竖杆时对反力架的试验要求(见3.1.2);
修改了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测量设备的相关要求(见3.2,2003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静载试验梁用支座的要求(见4.1);
增加了静载试验梁底面高度的要求(见4.2);
增加了压力传感器和挠度支架的安装要求(见4.4、4.7);
修改了判别梁体开裂相关区域的描述(见第6章,2003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静载弯曲试验设备电磁兼容性能的要求(见8.4);
修改了未完成的预应力损失的补偿弯矩△M,计算公式(见附录C,2003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考虑箱梁剪力滞效应条件下的跨中弯矩计算公式(见附录C);
一增加了静载弯曲试验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表中的ZKH、ZC活载挠度修正系数和40m梁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见附录A);
删除了8m梁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见2003年版的附录E);
增加了压力传感器(含读数仪)配套标定记录表(见附录D);
删除了千斤顶油压表配套标定记录表(见2003年版的附录B);
—一增加了简支梁底面应变量线性相关系数记录表(见附录E)。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标准计量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斌、胡所亭、邓运清、李耀雄、苏永华、王乐然、魏峰、吴国琦、马林、赵柯、班新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2092一1989、TB/T2092一200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不允许出现拉应力、允许出现拉应力和允许开裂)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按标准轨距设计
场)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以下简称简支梁)的质量检验,其他类型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可参照使用。
2一般要求
2.1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是针对简支梁抗裂性及竖向刚度进行的产品质量检验,不包含简支梁横向、桥面板、梁端等检验。
2.2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应采用应力模拟的原则进行。对于预制阶段截面不对称的简支梁,应计入截面特性的附加影响。
2.3静载弯曲试验加载点应对称布置,对于T形、箱形、槽形等简支梁,加载点宜位于梁体腹板顶面中心线处。加载点纵向布见附录A。
2.4简支梁静载试验宜在终张拉或放张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单位检算确定。
3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3.1试验台座和加载设备
3.1.1试验时应具有试验台座、加载反力架、千斤顶、压力传感器等加载设备,整体工作能力不应小于1.2倍的最大试验荷载。
3.1.2试验台座应能保证试验梁跨度、支承方式、加载状态符合试验加载计算图式要求(附录A),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加载反力架采用刚性竖杆时,应保证反力架可沿梁体纵向转动。
3.1.3试验加载设备配套用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I级,量程不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2倍,读数仪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
3.1.4试验前加载用压力传感器含读数仪)应采用标准测力仪校核标准测力仪精度等级不应低于0.3级,加载分级级差不应大于加载最大值的20%校核的最大荷载不宜小于最大试验荷载的1.1倍,分级不少于5级。
3.1.5静载试验宜采用自动加载设备。
3.2测量设备
3.2.1试验时应具备位移传感器或百分表、刻度放大镜、普通放大镜、钢卷尺等计量设备。
3.2.2挠度测量采用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量程不应小于最大测量值的1.1倍,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位移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0.1%F.S,读数仪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01mm。
3.2.3用于观察裂缝的普通放大镜放大倍数不低于5倍,直径不小于100mm;人工量测裂缝宽度应使用刻度放大镜,其放大倍数应不低于20倍,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2mm;梁体裂缝也可采用振弦式应变计、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等进行识别。
3.2.4振弦式应变计的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1%F.S,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μ8,测量范围不小于3000μ8。振弦式应变计应布置于简支梁跨中及跨中两侧梁底面边缘各不小于2m的范围内,布置方式参见附录。应选择环境温度相对稳定时进行试验,同时应避免应变计受阳光直射。
3.2.5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的裂缝识别最小宽度不应大于0.02mm,检测范围应覆盖梁体跨中及跨中两侧各不小于2m范围,布置方式参见附录B。
3.2.6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其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1mm。
3.2.7试验所用计量设备、仪器、仪表等均需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测量跨度用钢卷尺应经悬空检定。
4试验梁安装及试验前的准备
4.1支座应保证试验梁处于简支状态箱梁宜选用与实际工程配套的型式和规格,T梁宜选用圆柱面或摇轴支座。简支梁两端支座的相对高差不应大于m,同一支座两侧或同一端两支座高差不应大于2mm;箱梁和槽形梁四支点不平整度不应大于2mm。支座安装后的实测梁跨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2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梁底面应距离地面150cm~170cm以便于观测。
4.3在梁顶标出腹板中心线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线,并在每一加载点铺设垫层及厚度不小于20mm的钢座板。钢座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各千斤顶中心与梁顶加载中心线纵横向位置偏差均不应大于10mm;千斤顶中心与加载反力架横梁中心纵横向偏差均不应大于10mm,且应垫实两者之间的空隙。
4.4压力传感器安装应与千斤顶同轴,并能适应反力架的变形
4.5加载前用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各1/4跨度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缝(表面收缩裂缝和表面损伤裂缝)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4.6试验梁静载试验前应仔细核查原始资料,加载计算单按附录C要求详细列出
4.7梁体挠度测量部位应在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测量挠度的支架应独立设置并牢固、稳定,且不应受加载时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
5加载方法
5.1试验梁的加载分两个循环进行,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加载系数K是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矩之比)。试验准备工作结束后,梁体承受的荷载状态为初始状态;基数级下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指梁体质量与二期恒载质量对跨中弯矩及未完成预应力损失的补偿弯矩之和。
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顶应力梁各循环加载等级:
内容索引:
前言Ⅱ
1范围1
2一般要求1
3试验装置及仪器设备1
4试验梁安装及试验前的准备2
5加载方法2
6评定4
7静载试验记录和试验报告5
8安全及防护措施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振弦式应变计和图像式裂缝自动检测仪梁底布置示意图……7
附录(规范性附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加载计算单……………9
附录D(资料性附录)加载测力设备校核记录13
附录E(资料性附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加载记录14
附录F(规范性附录)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弯曲试验报告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