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2818-2016 铁路路基病害分类.pdf
附件大小:3.79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其他规范
分享会员:qwer
分享时间:2022-10-08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 45.020 S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818-2016
代替TB/T2818一1997
铁路路基病害分类
Railway roadbed disease classification
2016-08-16发布
2017-02-16实施
国家铁路局发布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TB/T2818一1997《铁路路基病害分类及评定》。与TB/T2818一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一增加支挡结构冻害、防(排)水设施冻害作为冻害病害亚类(见3.4);
一增加了人工洞穴、采空区作为陷穴病害亚类(见3.7);
一增加了加固区沉降及区域性沉降病害作为下沉病害亚类(见3.2)等。
本标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爱君、张千里、叶阳升、王仲锦、蔡德钩、姚建平、陈锋、闫鑫、程远水。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TB/T2818一19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路基病害的划分原则、病害类型、各种病害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路基病害的分类。
2路基病害分类的原则
2.1根据病害的突出现象与基本成因分类。
2.2在各病害类型中根据成因或部位的差别,进一步细分。
2.3根据病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2.4考虑病害时间长短和病害发生季节。
2.5本标准定出的路基病害均与路基状态有关,包括路基本身状态不良造成路基不稳定、安全受到威胁。
3各种病害的类型
3.1翻浆冒泥
翻浆冒泥是指在排水不良地段,列车反复振动作用下,使基床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的病害。
3.1.1分类
翻浆冒泥分为土质基床翻浆、风化石质基床翻浆、裂隙泉眼翻浆和级配碎石基床翻浆。
3.1.2土质基床翻浆冒泥
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用下,土质基床被浸润软化或液化,形成泥浆,在列车动力作用下翻冒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a)基床土质为黏粒和粉粒含量达80%以上、粉粒多于黏粒、塑性指数大于12、液限大于32%的黏性土;
b)首先在钢轨接头处出现翻浆,逐渐蔓延扩大,雨季后仍延续一段时间:
©)泥浆较稠,浆从轨枕端及轨枕中呈柱状或片状连续翻出,泥浆颜色一般与基床土质一致或稍深,上翻泥浆基本来自基床:
d)在雨季或翻浆期间轨道几何尺寸发生明显的变化;
e)基床表层部分软化,其下土质仍较坚硬。
3.1.3风化石质基床翻浆
岩石基床为泥质的风化物,其黏、粉粒含量高,在地表水和列车作用下形成泥浆上翻为风化石质基床翻浆。
3.1.4裂隙泉眼翻浆
基床土在裂隙水或泉水和列车动力作用下,被冲蚀软化而形成的翻浆称为裂隙泉眼翻浆。
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a)几乎终年都有翻浆现象;
b)初期仅从裂隙及泉眼处开始,随时间延续扩散至较大范围,泥浆呈条状或漏斗状、柱状翻出,泥浆较稀;
c)轨道几何尺寸有变化:
d)多出现于山区和丘陵地区线路上。
3.1.5级配碎石基床翻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在列车载荷反复作用下形成的翻浆。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在支承层边缘出现翻浆,逐渐蔓延扩大,雨季后仍延续一段时间:
b)泥浆较稀,浆从支承层边缘连续翻出;
c)基床表层部分软化,其下土质仍较坚硬。
3.2下沉
下沉是指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地基处理深度不够、桩间土破坏、下卧层土体蠕变或区域性沉降等,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
3.2.1分类
下沉分为路基本体下沉、路基地基下沉、区域性沉降、差异沉降、复合地基基底脱空。
3.2.2路基本体下沉
基床面高程局部或大范围的降低,只限于路基本身的单纯性压缩,并应注意区分伴有高程变化的其他类型病害。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轨道在较长时期内有连续下沉,线路水平方向变化明显,有水影响将加速变形;
b)多发生在路堤地段;
c)多发生在新运营的线路上;
d)如土质不良则可能转化为外挤病害;
e)路堤断面缩小,路肩宽度变窄。
3.2.3路基基底下沉
3.2.3.1天然基底下沉
由于基底土质不良且筑路时处置不当,或由于线路荷重增加而造成地基面高程的降低。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