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T 061-2016 四川省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附件大小:14.3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规范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备案号 J13594 - 2016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J51/ T061-2016
四川 省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arge diameter plain concrete piles in Sichuan province
2016-09-18 发布 2017-01- 01 实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J51/T 061,DBJ51/T 061-2016,四川省,复合地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DBJ51/T 061-2016 四川省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了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质量合格、经济合理、环保节能,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内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
1.0.3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和荷载分布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影响,并重视地区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增强体类型和施工工艺,强化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
1.0.4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的部分岩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岩土体和竖向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2大直径素混凝土桩largediameter plain concrete piles
由机械或人工成孔灌注,直径大于600mm、长径比大于等于6、长度不小于4m的混凝土增强体,或等体积置换岩土体的素混凝土柱体,以及构造型配筋的混凝土增强体的统称。
2.1.3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large diameter plain concrete piles
大直径素混凝土桩与桩间各类岩土体及各类桩顶褥垫层协同作用形成的人工地基。
2.1.4褥垫层cushion
在基础下设置的不同厚度、不同材料叠合、填筑密实的协调增强体与桩间岩土荷载分配及变形的填筑材料。
2.1.5加筋垫层reinforced cushion
铺设有单层或多层水平向加筋材料的褥垫层。
2.1.6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复合地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线性变形阶段内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或通过分别测试桩间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并依据线性变形阶段内规定一致变形所对应的岩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采用设计方法复核计算获取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2.1.7复合土层压缩模量compression modulus of composite soil
综合反映经处理后复合岩土体变形特性的指标。复合岩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与其经处理的天然地基承载力提高比例的乘积。
2.1.8基床系数coefficient of subgrade reaction
单位地基面积上引起单位沉降所需施加的力,即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应力与该点地基的沉降量的比值。简称基床系数。
2.1.9试验性施工experimental construction
复合地基设计或施工前,为校核地层参数符合性、检验选用设备及处理方案的适宜性和确定施工工艺控制参数等进行的施工及相关测试的工程活动。

3基本规定
3.0.1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适用于分布稳定且能提供竖向承载力、侧阻力和端阻力以及具有稳定性的可塑、硬塑状黏土、砂卵石、软岩及其组合场地的地基处理。缺乏地区经验时,应通过试验性施工确定其适用性。
3.0.2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直接采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
1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50kPa;
2未完成固结的新近填土地基;
3同一基础单元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相差3倍及以上的地基;
4抗震设防8度以上或液化土的场地。
3.0.3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建(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
3.0.4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设计等级应符合表3.0.4的规定。

3.0.5拟采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场地与环境条件资料;
2基础平面图和剖面图、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指标等设计要求;
3施工机械设备条件和场地施工条件。
3.0.6拟采用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1报告深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等的有关规定;
2提供各岩土层的承载力、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波松比、不同桩型的桩侧阻力和桩端端阻力等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3不同成孔工艺可行性及对地基扰动、邻近建筑和环境的影响评价;
4提供可能作为持力层的岩土层顶面高程等值线图;
5明确岩体的工程分类、完整性与风化分级,提供岩体钻孔取芯率或RQD指标、点荷载试验指标、声波测试成果、岩块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及其随深度变化的工程地质特性资料。

4补充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补充勘察前应根据工程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拟采用复合地基设计要求编制针对性的勘察方案。
4.1.2补充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等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4.1.3补充勘察方案应经复合地基设计单位确认后实施。
4.2技术要求
4.2.1补充勘察除满足本规程第3.0.6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一步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和工程特性;
2进一步查明填土的填筑时间及材料成分等;
3进一步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及腐蚀性,并实测地下水水位;
4对拟选作桩端持力层的土层应进一步核查其承载力及变形特性,对拟作桩端持力层的岩层应进一步核查其岩性、构造、风化程度和坚硬程度及完整性;

5进一步核查不良地质作用,提供洞穴、冲沟、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可液化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6对成桩工艺、成桩可能性及有关岩土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4.2.2勘探孔布置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察孔应按柱轴线方向布置;
2摩擦型桩、端承摩擦型桩勘探孔间距宜为10m~15m,端承型桩、摩擦端承型桩勘探孔间距宜为8m~12m;
3拟布置有4根以上桩的独立基础、复合地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单列相邻5根桩之间至少布置1个勘探钻孔;
4膨胀土、遇水软化岩基以及成桩扰动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的场地,勘探孔间距不应大于10m;
5相邻勘探点所揭露的拟作为持力层的层面坡度大于10%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质量的岩土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6基岩裂隙发育、裂隙水丰富的场地,勘探孔间距不宜大于拟布置桩间距的4倍。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芳华
我的头像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