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IAT 0034-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附件大小:7.25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其他规范
分享会员:古德
分享时间:2022-11-10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20
P30
中国建筑业协会团体标准
T/CCIAT 0034—— 202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Urban Utility Pipe Gallery Engineering
2021——06——05 实施2021——04——05发布
中国建筑业协会 发布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开展第一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建协函【2018】7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监测项目及要求;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6.管廊结构监测点布设;7.环境监测点布设;8.管廊监测实施;9.监测频率;10.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值;11.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1.0.1 为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工作,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可靠、经济合理,保证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及运营期间的监测工作。
1.0.3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0.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 monitoring of urban utility Pipe Gallery Engineering
在城市综合管廊施工及运营期间,采用仪器监测、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长期、连续地采集和收集反映城市综合管廊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管廊结构、环境对象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
2.0.2 支护结构 supporting structure
为保证综合管廊基坑开挖、管廊结构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对侧壁围岩及周边环境施作的临时支挡、加固与保护结构,以及隧道开挖过程中施作的能够使围岩基本稳定的结构。
2.0.3 周围岩土体 surrounding rock and soil
综合管廊基坑、隧道等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统称。
2.0.4 监测等级 monitoring measurement grade
综合管廊施工及运营过程中,根据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风险大小,对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
2.0.5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管廊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对象的竖向、水平、倾斜等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
2.0.6 整体变形监测 overal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城市综合管廊结构的整体变形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包括管廊结构整体的水平变形、垂直变形等监测。
2.0.7 局部变形监测 loca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城市综合管廊结构的局部变形变化所进行的量测工作。包括管廊结构的净空收敛、接缝变形和裂缝等监测。
2.0.8 受力监测 force monitoring
对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管廊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对象所承受的内力、外力及其变化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
2.0.9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 monitoring
对综合管廊的周边环境和内部环境各项参数进行的监测工作。
2.0.10 监测系统 monitoring system
由监测设备组成实现一定监测功能的软件及硬件集成。
2.0.11 监测干扰源 disturbing source of monitoring
监测过程中外部环境已经存在或潜在存在影响监测工作的事件、行为,包括突发性自然事件、人为扰动等。
2.0.12 监测点 observation point
在工程建设或运营期间布设在监测对象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监测项目变化特征的测量点。
2.0.13 监测频率 monitoring frequency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14 预警值 alarming value
为保证综合管廊及环境安全,依据规范规定、设计要求、工程经验及相关结构分析结果等,针对变形与受力等监测项目设定的警戒值。
1 总 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监测项目及要求……………………………………………8
4.1 一般规定……………………………………………………8
4.2 仪器监测……….…….…….…………………………………………8
4.3 现场巡查……….……………………………………………………14
4.4 视频监控…………………………………………………15
5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点布设………………………………………………17
5.1 一般规定……………………………………………………………………17
5.2 明挖法…………………………………………………………………………………17
5.3 暗挖法………………………………………………………………………18
5.4 盾构法…………………………………………………………………………………19
5.5 顶管法…………………………………………………………………20
6 管廊结构监测点布设………………………………………………………………… 23
6.1 一般规定……………………………………………………………………………23
6.2 整体变形监测…………………………………………………………23
6.3 局部变形监测………………………………………………………23
6.4 受力监测……………………………………………………………………………………24
7 环境监测点布设……………………………………………………………………25
7.1 一般规定…………………………………………………………………………………25
7.2 周边环境监测………………………………………………………………………………25
7.3 内部环境监测…………………………………………………………………27
8 管廊监测实施…….…….……………………………………………………28
8.1 一般规定……………………………………………………………………28
8.2 水平位移监测…………………………………………………………………28
8.3 竖向位移监测…………………………………………………………………29
8.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29
8.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30
8.6 倾斜监测……….………………………………….…………………………………………........30
8.7 裂缝监测…………………………………………………………………31
8.8 净空收敛监测……………………………………………………...31
8.9 振动监测…………………………………………………………………31
8.10 孔隙水压力监测………………………………………………………………………32
8.11 地下水位监测……………………………………………………………………33
8.12 岩土压力监测……………………………………………………………………33
8.13 锚杆、锚索和土钉拉力监测………………………………………………………344
8.14 结构应力应变监测……………………………………………………………………… 34
8.15 管廊内部环境监测……………………………… 35
8.16 现场巡查…………………………………………………...…………35
8.17 视频监…………………………………………………………35
8.18 管廊监测监控平台………………………………………………………………… 36
9 监测频率………………………………………………38
9.1 一般规定…………………………………………………………...38
9.2 监测频率要求……………………………………………………………………39
10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值………………………………………………………… 42
10.1 一般规定………………………………………………………………………42
10.2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控制值…………………………………………43
10.3 管廊结构监测项目控制值…………………………………………………44
10.4 环境监测控制值………….………………….….………………………………45
11 监测成果及信息反馈…………………………………………… 48
11.1 一般规定……………………………………………………………………48
11.2 监测成果……………………………………………………………………………48
11.3 信息反馈…….……………………………………………………………48
11.4 监测报告……………………………………………………………………49
附录 1 监测方法选用表………………………………………………… 51
附录 2 监测报表………………………………………………………52
附录 3 现场巡查报表………………………………………61 本规程用词说明………………………………………………………66
引用标准名录…………………………………………………………67
条文说明…………………………………………………………………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