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

附件大小:0.44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技术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仿古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
张向东,肖胜利,夏琪,谷洪勋,马学领
(河南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故居文化设施抢救与恢复重建工程是汶川“52”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之一,其中仿古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太白楼受损严重,为加固太白楼必须对其3层以上进行顶升御荷。由于仿古建筑结构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框架结构,同时又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施工,增加了顶升卸荷难度。针对顶升卸荷技术难点,在认真分析原框架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仿古建筑特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顶升卸荷钢框架,制定了周密的顶升方案及监测控制方案。实施效果表明,加固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同时施工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位移控制,加固,卸荷,灾后重建,顶升,仿古建筑地震灾后重建施工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2008年汶川“5·12”大地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中央决定由全国21个省分别对口支援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河南省对口援建江油市灾后重建。

2太白楼地震破坏情况
2.1结构震害宏观描述
1)青莲镇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南15km,太白楼与汶川“5·12”大地震震中映秀直线距离141km,震中方位角239°。

3加固方案简介
1)江油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建设场地类别为Ⅲ类。

4施工难点
1)拟加固建筑设计施工资料无法收集齐全,虽然仿古建筑也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是为了模仿出古代建筑(特别是斗拱和屋顶)的外观及构造,内部框架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很大区别。第3层28根柱中,仅有8根是起自基础的通柱,其他20根均起自抬柱梁,构件传力路径不明确,增加了顶升卸荷的难度。
2)第3层柱顶、柱脚混凝土均已开裂,全柱出现屈服铰,加固方案要求对其进行置换。在置换之前应将第3层以上结构顶升卸荷,为此需要设计一个用于临时撑起上部结构的卸荷框架。由于仿古建筑抬柱梁、斗拱、檐口和屋顶的特殊构造,给卸荷框架设计带来难度。
3)既要保证卸荷框架、太白楼在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不能过多地破坏现有结构,同时要保证顶升面上部结构均匀顶升也是技术难点。
4)加固施工过程中可能有余履发生(施工期间余震达4次),卸荷框架、太白楼在加固施工期间要考虑余震的影响。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可爱莹
我的头像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