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琵琶科节点施工技术

附件大小:1.52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技术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仿古建筑琵琶科节点施工技术*
邵志刚,林海龙
(苏州狮山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高景山白鹤寺改扩建工程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安装琵琶科斗拱,采用琵琶料节点。以往古建筑中琵琶科主要以榫卯连接为主。由于现在的木材多为速生材,较软,在琵琶科节点中通过对拉螺杆进行加固。详细介绍了琵琶科节点施工方案的选择,榫卯加螺杆双重连接节点设计、加固方法及施工技术

仿古建筑琵琶科节点施工技术,加固,古建筑,异形构件,改造,施工技术,混凝土-木组合结构,琵琶科节点,仿古建筑琵琶科节点施工技术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高景山白鹤寺改扩建工程位于苏州市高新区高景山上,为寺庙群体建筑,占地约2.1hm2,其中轴线呈东北走向。寺庙的整体风格为仿清式建筑,在保证建筑坚固可靠的同时,又要传承发扬古建筑的艺术精髓(见图1)。
仿古建筑中如何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上部安装琵琶科(木作)的施工,结合结构受力特点,在保持原木做榫卯连接的前提下,增加连接螺杆进行加固连接,有效预防、解决了因脱榫而导致上部结构及屋面变形、开裂的难题。并且可以有效增强受力性能,提高斗拱的整体稳定性。与此同时,琵琶科与廊桁的有机衔接使受力更为合理(见图2)。
2建筑构造

根据木结构榫卯连接、对拉螺杆的力学性能,在榫卯连接的同时,将螺杆作为琵琶科各构件的连接媒介进行加固连接。提高琵琶科拼接处连接力,以保证琵琶科的承载力。根据琵琶科各构件的高度及端部的截面尺寸,确定所需要连接螺杆的大小和数量,以提高节点在外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使整个建筑的结构可靠度有所保障。

3仿古建筑琵琶科节点施工方案的选择
3.1传统木结构
琵琶科采用传统榫卯连接:一方面由于现在的木材质地较软,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有所欠缺,制作出的榫卯质量欠佳,与此同时古建筑中由于受力不均、年久失修也会导致琵琶科连接点处榫卯移动、脱落;另一方面,木结构自身发生变形,也会导致琵琶科连接点处榫卯移动、脱落。最终导致上部结构及屋面的变形、开裂且维修难度大、费用高。

4榫卯加螺杆双重连接节点设计
1)根据浇筑完成后混凝土框架结构尺寸设计、制作琵琶科构件的截面尺寸位置、角度,以保证结合部位准确无误。

(略)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可爱莹
我的头像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