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
附件大小:0.4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其他规范
分享会员:古德
分享时间:2022-12-08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 27.010. CCS
P 02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774——2020
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New Energy Application of Bui ldings
2021-04-01实施2020-12-24发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新能源应用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技术要求,以及新能源系统运行监测基本方法和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民用建筑应用新能源技术向建筑供能的设计。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及区域能源系统应用新能源技术可参考使用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8175 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1714.2 雷电保护 第2部分 风险管理
GB/T 25127.1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5127.2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 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 25857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GB/T 35727 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
GB/T 3696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 37408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
GB/T 37526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37835 太阳辐照度确定过程一般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6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36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1161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
GB/T 51368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CJJ 101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T 337 城镇污水热泵热能利用水质
3.1新能源 new energy resources
又称“非常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是新利用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并集是清洁能源的组成部分,交集突出了绿色环保属性。
3.2新能源系统 new energy resources system
以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常规能源普遍应用技术为参照,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有益于绿色环保的各种能源而构建的新型供能系统,是新技术装备硬件和监控管理软件有机组合的能源系统,组成形式和应用模式随技术创新应用而不断丰富。
3.3建筑新能源应用 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resources in buildings
结合建筑所在地区资源禀赋特点合理采用具备供能条件的新能源,通过多专业协同设计全流程为建筑匹配适用的新能源系统,以适合的建设运营模式向建筑能源应用场景提供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能源,既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自建新能源系统应用模式,也包括由建设用地范围外输入新能源应用模式。
3.4电力路由器 power router
由多个端口组成的电力能量智能变换及控制装置。
3.5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3.6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温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3.7岩土热响应试验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勘察测试孔进行一定时间的连续换热试验,获得项目场区岩土体的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
3.8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
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等。
3.9再生水 reclaimed water,renovated water
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功能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
3.10二级水 secondary treated wastewater
污水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去除溶解性污染物,达到二级处理标准的再生水。
3.11中水 tertiary treated wastewater
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
3.12再生水源热泵系统 sewage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再生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再生水换热系统、建筑物内末端系统组成的供冷供热系统。
4.1 一般规定
4.1.1 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太阳能资源条件、地质勘查报告,策划选用适宜的新能源系统形式与应用模式,评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4.1.2 具备新能源开发利用条件的建筑,设计文件中应包括新能源应用系统。
4.1.3 应明确新能源应用目标并分解到专业,策划内容见附录 A。
4.1.4 建筑室外新能源装备应确保自身结构安全和雷电隔离防护安全。
4.1.5 建筑设计能耗应符合 GB/T 51161 能耗指标约束值。
4.1.6 应采用适宜的分级、分户、分类和分项计量方式。
4.1.7 应明确建筑能效设计目标,制定能效提升措施。
4.1.8 应提出新能源系统运行能效检测指标和监测数据反馈方式。
4.2 能源条件
4.2.1 土壤源热泵系统应用前,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地埋管换热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4.2.2 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根据项目容积率、建筑类型及负荷特性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4.2.3 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应用,应结合建筑外观、结构荷载、布置面积、功能需求、电价政策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采用的太阳能资源数据应符合 GB/T 37526 的规定。
4.3 总体设计
4.3.1 具备新能源应用条件的建筑,应按表 1 策划完成新能源应用设计专业配置,并制定专业协同计划。
4.3.2 应进行必要的勘查并按表 2 完成计算和预测,提出监测计量参数,评估确定新能源应用方案。
4.3.3 应确定供能与用能系统框架和设计目标,各专业明确主要设备效率指标和主要系统能效指标。
4.3.4 应结合具体项目规模、应用需求和目标定位,明确新能源系统主要设备和损耗材料的设计使用寿命,以及运行温度、防护等级、通风散热条件要求。
4.3.5 应完成新能源供给的建筑能源结构占比计算,其中新能源电力占可比单位面积非供暖能耗的比例计算,见附录 B。
4.3.6 采用新能源系统的建筑不应对周边建筑及公共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4.3.7 建筑新能源设备荷载应纳入建筑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荷载计算。
4.3.8 既有建筑上附加新能源系统时,应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电气安全性及建筑耐火等级进行复核。
4.3.9 电驱动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 COP 值,应符合 DB11/687 的规定。
4.3.10 单台电驱动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 值,应符合DB11/687 的规定。
4.3.11 采用地源或污水源释热的水冷式制冷机组时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SCOP 值,应按本标准附录C 计算确定,且不应低于附录 C 规定的限值。
4.3.12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装机容量,应直接按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值选定,不应额外附加。
4.3.13 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电压等级,应符合 DB11/687 的规定。
前 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设计策划............................................................................ 5
5 光热系统............................................................................ 8
6 光伏系统........................................................................... 14
7 土壤源热泵系统..................................................................... 17
8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 20
9 空气源热泵系统..................................................................... 24
10 调适与管理........................................................................ 25
附录 A(资料性) 新能源应用设计策划 .................................................. 27
附录 B(资料性) 新能源电力占比统计 .................................................. 29
附录 C(资料性) 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 ................................................ 31
附录 D(资料性) 太阳能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计算方法 .................................... 35
附录 E(资料性) 太阳能资源数据及太阳能保证率推荐值 .................................. 36
附录 F(资料性)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补偿计算参考数据 .................................... 37
附录 G(资料性) 保温层厚度计算方法 .................................................. 38
附录 H(资料性) 建筑光伏发电量计算 .................................................. 39
附录 I(资料性) 岩土热响应试验 ...................................................... 40
附录 J(资料性) 污水(再生水)换热量计算 ............................................ 42
附录 K(资料性) 城镇污水源热泵水质控制项目及限值 .................................... 43
附录 L(资料性) 污水专用壳管式换热器计算 ............................................ 45
附录 M(资料性) 平衡点温度计算方法 .................................................. 50
附录 N(资料性) 建筑新能源设计管理架构 .............................................. 53
附录 O(资料性) 新能源分项计量编码 .................................................. 54
附录 P(资料性) 污水处理厂规模、工艺对比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