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悬挑钢框架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pdf
附件大小:0.42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技术
分享会员:巧克力布丁
分享时间:2022-12-27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摘要]对某工程大悬挑钢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Shl181和Solid92单元分别建模,一种设置横向加劲板,另一种设置纵横向加劲和节点加腋。介绍了模型单元划分、荷载及边界条件等,描述框架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应变及变形的发展过程,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大悬挑钢框架的设计、工厂加工、现场吊装及施工监控提出一些建议。指出纵横向加劲肋以及节点处加腋对提高框架整体、局部稳定性有很大作用。[关键词]大悬挑钢框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试验;极限承载力
内容摘抄:
1工程概况
长沙滨江文化园建筑群在设计时,左区临江景观看台采用大悬挑钢框架结构形式,其组成构件不规侧,受力复杂,给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监测带来巨大困难。以本工程中一榀大悬挑钢框架(见图1a)为例,钢框架分2层悬挑,由大悬臂钢箱梁与折线形钢箱柱斜交、钢箱梁右端与钢管柱正交组成。上下2层悬挑梁悬挑长度为10m,梁自重64t,为变截面钢箱梁,最大截面尺寸800mm×2500mm×30mm;折线形钢箱柱截面1500mm×1000mm×40mm;钢管柱截面φ800×30;梁柱内设若干横、纵向加劲板,板厚20mm。实体模型如图1b所示。
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单元选取
本文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钢框架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分析。分析时采用了ANSYS提供的两种单元:一种为Shell181,另一种Solid92,分别建模,每种单元根据设置加劲肋的方式,一种设置横向加劲板,另一种设置纵横向加劲及节点加腋,共建立4个模型(见表1)。其中,弹塑性壳单元Shell181为4节点,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包括3个位移自由度和3个转动自由度。该单元能够考虑线性、大角度和非线性大应变特性,适合分析从薄至中等厚度的壳结构,因而能很好地
反应钢板的实际受力状态。实体单元Solid92为10节点四面体单元,每个节点有3个自由度,即3个位移自由度。一般作为使用实体单元所适合的结构,适合分析局部应力问题。
2.2材料特性及相关参数确定
构件尺寸同模型试验构件。分析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钢材所取的相关参数为:钢材Q345B,泊松比为0.2。计算时采用了试验实测的材料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E=210GPa,f,=345MPa),材料本构关系由试验确定,假定为理想的弹塑性材料,服从Von-mises屈服准则,材料塑性按双线性等向强化(BIS0)考虑21。
3有限元分析
3.1有限元模型假定
在本文的模型分析中,对模型的计算进行简化,采用如下假定:不考虑焊接残余应力,不考虑焊缝对折柱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厚板的层状撕裂。根据以上假定分析模型,获取与试验结构相对应关键点的应变、应力变化情况。
3.2计算结果分析
加载开始后,在悬挑梁顶节点外侧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首先在顶节点处率先出现塑性,随后悬挑梁十字形节点外侧也塑性屈服。随着荷载的增加,塑性区域扩大,折形柱弯曲处及柱脚处出现塑性。位移的最大位置始终位于顶部悬挑梁端部,并且随荷载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设置加劲肋和节点处加腋的模型,节点等效应力趋于平均,有效地缓解了顶部“T”形和中部“十”字形节点处的应力集中(见图4),且改善了构件的局部屈曲性能。整个加载过程中,加劲板应力变化不大,且未出现屈服。
4试验分析
4.1试件设计及加载方案
构件选取音乐厅左区临江大悬挑钢框架(见图5),由于实际构件尺寸较大,实验室现有试验设备无法满足足尺试验的加载要求,因此对原结构进行了比例缩放,几何大尺寸缩尺1:8,板厚缩尺1:5。材料均采用Q345B钢材。加载设备采用油压千斤顶,逐级施加竖向力。实际结构中设置了纵、横向加劲肋,并在节点应力集中处加腋,由于试件结构较小,在宽厚比满足规范要求基础上取消了纵向加劲肋和节点加腋,只设横向加劲肋。
4.2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从第4级荷载开始,在“T”形节点靠近梁悬挑部分一侧截面,应变片出现超过材料屈服应变(1725με)的现象,之后在“T”形节点另一侧截面观测到应变片超过材料屈服应变。模型屈服荷载如表3所示。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