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N-TG030-2017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

附件大小:20.22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图书手册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RISN-TG030-2017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urban river courses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RISN-TG030-2017,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技术导则,生态治理,RISN-TG030-2017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

前言

工程建设标准是在建设领域实行科学管理、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和手段,对规范建设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确保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促进建设工程技术进步、提高建设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际需要,作为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直接成果,已发布数千项工程建设标准,基本覆盖了工程建设各个领域、各环节,规范并指导着建设活动各方的技术行为和管理行为。但同时,由于建设领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建设经验的不断累积、建设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标准制定的限制,现行标准还不能及时并全面地为建设活动各方尤其是广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提供指导。

我所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化研究与组织机构,在长期标准化研究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实践,组织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权威机构和人员,通过严谨的研究与编制程序,为推进建设科技新成果的实际应用,促进工程建设标准的准确实施,引导工程技术发展方向,拓展工程建设标准化外衍成果,将陆续推出各专业领域的系列《技术导则》,以作为指导广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建设实践活动的重要参考。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是该系列《技术导则》之一,编号RISN-TG030-2017。本导则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第二部分,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实例。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诊断、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和应急处理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本导则还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及其内容均不能作为使用者规避或免除相关义务与责任的依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2017年6月

第一部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

1 总则

1.0.1 为不断改善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推进人与环境的和谐,保障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规范化、标准化,以适应现代城市河道治理的需要,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调查与诊断、生态治理方法、生态治理设施养护和生态治理应急处理。

1.0.3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除应符合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生态治理 ecological control

包括任何对于生态系统的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再植等过程,这些过程应符合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或者要求。

2.0.2 城市河道 urban river

位于市区,直接为市民服务,其管理维护亦为城市建设的组成部分,主要具有景观文化、防洪排涝、休闲娱乐、雨洪利用及生态环境等功能。

2.0.3 生境 environment

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中主要包括影响城市河道生物生长的水质、水文、流速、水深、底质、城市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断面材料等环境要素。

2.0.4 城市河道缓冲带 river buffer strip

城市河道两侧由乔木、灌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为保持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健康而划定的,具有一定宽度范围,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等所携带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他污染物进入城市河道的功能区域。

2.0.5 生态护岸 ecological revetment

在具备岸坡防护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具有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一定的植物生长条件和生态恢复功能,以及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河道自净能力和自然景观效果的护岸结构形式。

2.0.6 生态护岸材料 ecological revetment material

用于河道护岸,人工或天然的、生态亲和性较佳、较为适宜生物栖息和生长的材料。

2.0.7 硬质护岸 hard revetment

主要用石料、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建成,结构稳定、安全,对外界自然条件的破坏有较强抵抗力的护岸结构形式。

2.0.8 陆域植物群落恢复 land plant community restoration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当地自然发育、未受到人为干扰的原有河流滨岸带植物群落为参照对象,对城市河道两侧常水位线至陆域控制线之间的陆域进行植物配置,使城市河道植物群落既具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服务功能。

2.0.9 湿生植物 hygrophytes

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耐短期或季节性水淹,但不能忍受较长时间水分不足的一种陆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沼生、盐生植物以及一些中生的草本植物。

2.0.10 水生植物 aquatic plant

植物体的地下部分长期生活在水环境中的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

2.0.11 沉水植物 submerged plant

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的营固着生活的水生植物。整个植株沉入水中,茎生于泥中,叶多为狭长或丝状,根通常不发达或退化。代表物种有:苦草、黑藻、金鱼藻等。

2.0.12 浮叶植物 floating leaved plant

根附着在底泥或其他基质上,无明显的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漂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代表物种有:睡莲、萍蓬草、荇菜等。

2.0.13 漂浮植物 floating plant

根不着生在底泥中,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代表物种有:凤眼莲、大漂、浮萍等。

2.0.14 挺水植物 emergent plant

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底质中生长,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代表物种有:荷花、芦苇、香蒲等。

2.0.15 中生植物 middle plant

形态结构和适应性均介于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之间,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只能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生活,有湿中生植物和旱中生植物之分。

2.0.16 生态恢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通过减轻或消除人为干扰压力,辅以适当的人工引导措施,协助退化的、受损的、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到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操作及管理过程。

2.0.17 大型底栖动物 large benthic animal

河流底栖动物的概念属生态学范畴,可界定为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河流底部或其他基质上的水生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扁形动物(涡虫)、环节动物(寡毛类)、线形动物(线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各类水生昆虫等。

2.0.18 浮游生物 plankton

在水中悬浮生活的生物,一般都很微小,要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一般来说,浮游生物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

2.0.19 曝气增氧 increases oxygen aeration

采用水力增氧和机械曝气增氧等技术,提高水体溶解氧、氧化水体污染物,并兼具造流、景观、底泥修复和抑藻作用。

3 基 本 规 定

3.0.1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结合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完整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服务性综合开展。

【3.0.1解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一方面要结合生态功能、完整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的恢复,还要结合治理对城市河道服务功能的影响。

3.0.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综合治理、长效实用、分类改善和优化提高。

【3.0.2解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做到:1 综合治理。优先采用模拟生态系统的技术类型,发挥不同技术的优势,按照生态规律、采用水体生态修复、河堤(岸)生态修复、底泥生态治理等综合措施改善城区城市河道水质。2 长效实用。根据不同城市河道水文、水质和污染条件,分门别类,采用效果好、适合于本地城市河道的技术工艺。从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目标要求出发,以不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为前提,优先采用单位水域面积投入低、效果好、易养护的技术工艺。3 分类改善。根据城市河道的水质水文、污染来源和淤积状况等,针对城市河道的主要功能和水质目标,分析城市河道水质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河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河道生态治理。4 优化提高。引进、吸收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当地城市河道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治理技术和工艺,提高河道生态治理效果。

3.0.3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遵循下列规定:1 尊重自然规律,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利用生态学原理,发挥和强化河流生态系统自我净化及自我调节能力;2 水体流畅,水体能进行正常的物质能量交换;3 需要合理配置水生动植物,在强化治污的同时,构建和恢复稳定多样的群落结构;4 结合城市河道的景观和社会服务功能,在治理受污染城市河道的同时,提供应有的服务功能。

3.0.4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可分为城市河道特征调查、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护管理(图3.0.4)等阶段。

【3.0.4解析】

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河道,根据城市河道自身特征选择合理的生态治理措施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先决条件,因此在生态治理措施实施前,需要对城市河道的水文、水质、排污和生态系统现状特征进行系统的调查,以确定最合适的技术方案。污染物的输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截断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是后续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生态治理措施也应对难以彻底截除的外源污染物采取强化措施。长期污染物的输入,往往造成污染物在城市河道沉积物中的富集,从而形成内源污染,对沉积物的生态修复工作是控制内源污染的重要步骤,内源污染的控制可进一步改善水质,并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生境基础。在外源污染及内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后续生态系统恢复工作才能顺利展开。在生态治理技术实施之后,适当的维护管理是保障生态治理成果,构建长效稳定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必要手段。

3.0.5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应以水质提升、生态健康、景观优美为目标。

【3.0.5解析】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归根结底是以水质提升,构建生态健康、景观优美的城市河道为目标。

1 水质提升: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直接目标就是提升城市河道水质。目前一些城市河道还有部分水体属于劣V类水体,水质提升是当下城市河道治理的迫切需求。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后,水质应该有明显提升,能从劣V类向V类甚至IV类水水质目标以上转化,能够长期保持并形成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2 生态健康: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恢复城市河道健康的生态系统。这里的生态健康指的是城市河道不仅需具备良好的水环境质量,更应有与水环境相匹配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应该包括从微生物到水生动、植物等全系列的生物类群,同时还应该包括从滨岸带到浮游,再到底栖的全生态位结构。这也是城市河道生态持续健康的保证。

3 景观优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感官目标是构建优美的景观。城市河道需要为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功能服务,而提供优美景观是城市河道重要的社会功能,也是居民日常最能够直接感受到内容。因此,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也需要以景观优美作为工作目标。

3.0.6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在区域生态、水质、底质等历史及现状资料收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诊断现状城市河道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治理措施。

3.0.7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以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恢复为重点。

【3.0.7解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综合水质、水文、水深、流速、底质、城市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因子对治理工作的影响,改善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在生境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先恢复水生植物,待水生植物群落基本稳定后,再逐步恢复水生动物。

3.0.8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宜保留城市河道天然的形态及断面,控制截弯取直,城市河道断面宽度及形式不宜均一化、单一化。

3.0.9 护岸宜根据城市河道功能刚柔结合,因地制宜,材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应选取环境友好、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亲和性材料,应选取当地天然材料。

3.0.10 城市河道植被恢复在满足城市河道生态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宜保留、利用城市河道两侧现有植被,合理配置不同习性的植物,营造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景观多样的植物带。

3.0.11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结合城市河道滨岸带及水生态系统对于外源污染的拦截及净化作用,应削减外源污染的输入,改善城市河道水质。

3.0.1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结合对城市河道内源污染的削减作用,宜使用原位手段控制城市河道内源污染。

3.0.13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应给合后续的养护工作,做好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的运行维护,并应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效果进行跟踪监测,以期让其发挥最大的效果。

3.0.14 城市河道资料的收集应包括城市河道的水文资料、引配水资料、水质资料、污染物排放资料、周边用地情况资料、城市河道构筑物资料,必要时应对城市河道的水质和水生生物现状进行调查。

3.0.15 应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监测的城市河道水质及水生生物现状,对城市河道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河道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生态治理措施。

3.0.16 宜根据城市河道工程不同河段的特点及问题,进行分段治理,确定不同河段的建设内容和重点。

3.0.17 应根据水系规划和防洪规划等对城市河道断面的基本要求,结合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相关需要,在确保城市河道防洪、排涝及引配水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优化城市河道断面形式,确立合适的生态治理手段,并应选择适宜的护岸材料。

3.0.18 应根据城市河道现状形态及相关规划,确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和其他相关工程的平面布置。

3.0.19 应根据不同河道的建设内容及重点,确定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具体技术手段,提出具体的技术配置方案和动植物配置方案。

3.0.20 应根据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方案,复核城市河道的断面、防洪排涝能力、结构稳定性等指标,确保生态护岸的安全稳定。

3.0.21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总布置、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生态系统培养与恢复、生态系统养护等。

3.0.22 应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投资、社会经济效益等进行相关分析。

3.0.23 应根据工程所在城市河道特点,提出后期管理维护的相关方案,提出管理维护的人员配置要求及相关费用的估算,并应提出跟踪评估的相关要求,列出评估的方法和监测的频次、指标、周期等内容。

第一部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1

1总则…………………………………………………………2

2术语…………………………………………………………3

3基本规定……………………………………………………6

4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诊断及分类………………11

4.1水文条件调查……………………………………………11

4.2水质调查与诊断…………………………………………11

4.3底质调查……………………………………………………12

4.4生态调查与诊断…………………………………………12

4.5生态治理分类……………………………………………16

4.6不同类型城市河道治理模式………………………………18

5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25

5.1生态疏浚……………………………………………………25

5.2增氧曝气…………………………………………………29

5.3人工强化生物膜…………………………………………30

5.4生态浮岛……………………………………………………32

5.5生态护岸…………………………………………………34

5.6水生植物恢复……………………………………………39

5.7人工湿地处理系统………………………………………41

5.8微生物菌剂………………………………………………42

5.9水生动物投放……………………………………………43

6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45

6.1一般规定…………………………………………………45

6.2水生态环境跟踪监测……………………………………45

6.3生态治理设施养护…………………………………………49

6.4水生植物养护……………………………………………52

7应急处理……………………………………………………57

附录A水质指标的测定表…………………………………58

附录B沉积物样品理化性质分析方法表…………………61

附录C城市河道曝气量计算书……………………………63

附录D城市河道常用曝气增氧设备特性表………………68

附录E常用生态浮岛材料表………………………………70

附录F城市河道治理常用植物表…………………………71

第二部分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实例……………………79

专题一杭州市河道生态治理实例…………………………80

1新塘河河道治理实例………………………………………80

2南大河河道治理实例…………………………………………82

3沿山河河道治理实例………………………………………84

4后横港河河道治理实例……………………………………85

专题二韩国清溪川生态治理实例…………………………88

1清溪川的历史………………………………………………88

2清溪川生态治理工程主要方法……………………………88

3清溪川治理效果………………………………………………91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古德
我的头像土木圣经9.9

报歉!评论已关闭.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