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行业标准 SB/T10041-92 猪原肠、半成品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原肠、半成品的加工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储藏包装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猪原肠、半成品加工、购销交接. 2术语 2.1色泽:原肠为出腔后的新鲜自然色,半成品为白色、乳白色、淡粉红色. 2.2气味正常:肠衣的自然气味. 2.3破洞:3mm以上(含3mm)的洞(不含软洞). 2.4软洞:灌水后拢水继续扩大者. 2.5靛点:肠衣出现的黑灰色斑点. 2.6麻筋:肠壁上含有明显的筋络. 2.7盐蚀:肠壁上出现斑疤,手感粗糙,失去韧力. 2.8并条:腌肠时盐少所致,肠衣相互粘连. 2.9干皮:肠壁上出现白色或浅白色的片状斑. 2.10杂质:肠衣上沾的泥沙、毛发、粪污等. 2.11锈蚀:肠衣接触铁器出现的铁锈色点. 2.12毛头:肠衣两端不齐头. 2.13粪蚀:原肠倒粪不净而引起的腐蚀. 2.14洒水:肠衣灌水后渗水极快. 2.15松皮:拢水后肠衣变形,皮质松软. 2.16口径:肠衣的直径. 2.17弯头:由胃(幽门)到十二指肠. 2.18两端完整:由十二指肠到盲肠止,俗称大小头齐全. 3原肠 3.1加工要求 3.1.1原肠取自经兽医宰前宰后检验合格之猪的小肠.要及时去油倒粪,保持品质新鲜,两端完整无破 损. 3.1.2肠刮台须平滑洁净. 3.2质量要求 3.2.1品质:新鲜,色泽、气味正常,保持洁净,不得接触金属物品或沾染杂质.腐败变质、失去拉力或有 腐败气味、异味、不透明的麻筋及仔猪肠不收购. 3.2.2等级规格 等:两端完整,不带破伤,以自然长度为一根;或两端不完整,但长度在14m以上不带破伤者,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92-08-14批准 1992-12-01实施 158 SB/T10041-92 做一根计算. 二等:两端不完整,长度在14m以上,允许带一个破洞或两节,短节不得少于3m. 三等:长度在14m以上,允许带两个破洞或三节,最短节不得少于3m. 3.2.3等级比差 -等为100%,二等为80%,三等为60%. 4半成品 除用肠衣专用盐腌渍外,不得使用有含有损坏肠质或妨碍食用卫生的化学物质,无杂质、并条、靛 点、锈蚀、盐蚀、破洞割齐、不带毛头、弯头. 4.1气味正常:无腐败及其他异味. 4.2色泽:白色、乳白色、淡粉红色. 4.3规格:打成折叠把,每把长度100m、13节;或每把125m、16节;最短节不得少于3m. 4.4短码:每把长度100m或125m 允许最短节为1m. 4.5口径:24mm~34mm为小口径;34mm以上为大口径. 5检验方法 5.1色泽、洁净、气味的检验:采取感官检验.应在自然光线下查看色泽及外观的洁净,同时用鼻嗅其气 味. 5.2伤残程度的检验:采取逐根灌水检验,使肠衣胀满,检查肠壁的刮制、伤痕、筋络及韧力. 5.3长度的检验: 5.3.1用具及设备:米尺、操作台. 5.3.2原肠长度的测量:原肠置于操作台,自然平直用米尺准确测量. 5.3.3半成品长度的测量:半成品自然平直地置于操作台,用米尺接头衔接地测量长度. 5.4口径的检验: 5.4.1用具和设备:卡尺、操作台. 5.4.2肠衣冲水后,拢水用卡尺准确测量口径的大小. 6检验规则 6.1清点数量. 6.2取样:比例10%. 6.3感官检验. 6.4冲水检验. 6.5检验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半成品,由交接双方协商处理. 6.6抽样检验结果发生争议,交接双方共同取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最终结果. 7储藏、包装、运输 7.1肠衣下缸(桶、池)前,先于...
推荐内容/By 图集吧
- LY/T 3138-2019 木质品耐光色牢度等级评定方法.pdf
- LY/T 3182-2020 森林生态旅游地木(竹)材产品使用技术要求.pdf
- LY/T 3281-2021 余甘子原汁.pdf
- LY/T 3264-2021 主要林副产品质量等级 菌类.pdf
- LY/T 3405-2024 竹材弧形原态重组材.pdf
- NB/T 10762-2021 富含淀粉原料木质纤维素成分测定方法: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不溶木质素的测定.pdf
- JC/T 650-2023 玻璃原料粒度测定方法.pdf
- SC/T 6024-2003 小包装食品用压力蒸汽灭菌装置.pdf
- SC/T 3601-2003 蚝油.pdf
- SC/T 3206-2009 干海参(刺参).pdf
- SB/T 11225-2021 桑蚕鲜茧收购技术要求.pdf
- SN/T 5095-2018 出口蛋及蛋制品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