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行业标准 FL1617 QJ20313-2014 导弹与运载火箭制导系统设计准则 Design criteriafor guidance system ofmissileand launchvehicle 2014-11-20发布 2015-02-20实施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发布
QJ 20313-2014 目次 前言.. 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设计依据.. 5设计要求... 6设计流程.. 7设计方法. 7.1制导方案选取. 7.2导航方程确定.. 7.3制导律设计.. 3 7.4弹道计算... 7.5制导误差计算... 7.6制导误差统计计算.. 9 7.7 单机技术性能指标确定, 7.8 试验验证.. 11 7.9飞行试验结果分析.. .11
QJ20313-2014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研究院第十二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维军、禹春梅、孟燕、张华明、李伶、刘茜筠。
QJ20313-2014 导弹与运载火箭制导系统设计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以下简称制导系统)的设计依据、设计要求、设计 流程、设计方法及试验验证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弹道导弹与运载火箭制导系统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3588导弹控制系统术语 GJB5081导弹弹道测量与数据处理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JB3588和GJB508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设计依据 制导系统设计应依据制导系统设计任务书进行。
5设计要求 制导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 a)先进性: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坚持系统性能先进精良的原则; b)继承性:重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继承以往型号设计方案中成熟合理的设计 思想,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效率,节省经费; c)可行性:制导系统设计方案应通过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并通过相关评审;制导系统 所用单机应用于型号应有预研基础,应有根据初步指标要求研制的模型样机及试验精度数 据;并能提出解决关键技术的措施和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提供单机的误差模型以及初 样、试样阶段的试验数据及定型数据; d)适应性:针对不同的任务需求,制导系统设计应考虑方案的适应性; e)风险控制:采纳的新技术应具有一定的预研基础,针对技术实现性存在较大风险的方案,应 设计备保方案; f)可靠性:制导系统设计过程应考虑可靠性准则; g)实用性: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系统的设计,方便用户使用,增强系统的实战化水平; h)验证充分性:制导系统设计一般应并行开展半实物仿真试验实施方案研究;制导系统设计应 通过仿真试验以及半实物仿真试验等地面试验的充分考核:飞行试验前,制导系统应联合相 关系统通过充分的地面试验考核。
QJ 20313-2014 6设计流程 制导系统设计一般按图1所示的制导系统设计流程进行。
制导系统设计任务书 ↑ 制导系统方案论证(一般包括多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可行性分析 和关键技术梳理以及确定原理性 试验项目等) 制导系统设计(一般包括制导系 统建模、制导律设计、提出单机 技术要求和软件技术要求) 制导系统试验验证(一般包括制 导系统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试 验验证) 靶场飞行试验 结果分析和精度分析 改进设计 ↑ 定型、归档 图1制导系统设计流程框图 7设计方法 7.1制导方案选取 7.1.1制导方案选取原则 制导方案的选取应满足制导系统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且简单可靠、易于实现。
7.1.2制导方案分类 一般采用的制导方案包括纯惯性制导和复合制导。
a)纯惯性制导一般包括平台惯性制导和捷联惯性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