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 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部标准 QJ1108-87 固体弹道式导弹标准弹道计算 1987-02-03发布 198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 批准
目 录 1术语、符号 (1) 2坐标系、坐标变换 (3) 3弹道分段 ... (6) 4运动方程组 (6) 5计算说明 .((13) 附录A被动段标准质点弹道计算(补充件) (14) 附录B 主动段标准弹道计算(参考件) (15) 附录C 标准弹道计算程序(参考件)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部标准 QJ1108-87 固体弹道式导弹标准弹道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飞行控制程序预先选定的再入体无动力飞行的固体弹道式导弹空中标 准弹道计算。
1术语、符号 射击方位角A。
:过发射点的子午面与包含发射瞄准方向的铅垂面之夹角,从子午面 正北算起,顺时针计算为正(见图1),(°); 射程角f:地心至导弹质心的向径与至发射点的向径之夹角(见图1),(); 视速度W:在惯性系中导弹在除地球引力外的外力作用下的飞行速度,m/s; 主动段:导弹在有发动机推力作用下的飞行段(见图1); 第N主动段(N级段):导弹在第N级发动机推力作用下的飞行段(N=1.2,); 被动段:导弹在无发动机推力作用时的飞行段(见图1); 自由段:导弹仅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其他真实外力作用忽略不计)的高空飞行段(见 图1); 再人段:弹头重新进人稠密大气层的飞行段(见图1); q-导弹俯仰角,(°); -导弹偏航角,(°); Y-导弹滚动角,("); 0--弹道倾角,("); 0 弹道偏角(航迹偏角),(°); 弹道倾斜角(弹道倾侧角),(); 攻角(迎角),("); β--侧滑角,(); --当地弹道倾角,(°); r-地心距,m; t-导弹飞行时间,s; V-导弹质心相对于地球的飞行速度,m/s; x、y、z--导弹质心至发射点之距离在发射坐标系ox、oy、oz轴上投影,m; h导弹质心至地面距离,m; H-海拔高度,m; ga--地球椭球引力加速度,m/s²; g一地球椭球重力加速度,m/s²; 航天工业部1987-02-03发布 1987-10-01实施 1
QJ1108-87 ac(V)-哥氏加速度,m/s²; a(V)--离心加速度,m/s²; @--导弹自旋角速度,rad/s; 地球自旋角速度,rad/s; 地球半径,m; Fam--空气动力,N; Mam 一空气动力矩,Nm; F-控制力,N; M 控制力矩,Nm; Md-外阻尼力矩,Nm; 发动机推力,N; -5 导弹瞬时重力,N; 速压,Pa; m--导弹瞬时质量,kg; Ma--马赫数; 888r--控制系统俯仰、偏航、滚动通道等效摆角,(°); x导弹理论尖点至压心之距离,m; X 导弹理论尖点至质心之距离,m; 一导弹理论尖点至控制力作用点之距离,m; 1-导弹理论长度,m; Jx、Jy、J2--导弹绕弹体坐标系ox1、o1y1、oz1轴的转动惯量,kgm²; p-大气密度,kg/m²; P-大气压力,pa; T-大气绝对温度,k; Smax(Sm)-导弹最大横截面积,m²; Dmax(Dm)--导弹最大直径,m; C--音速(声速),m/s; S。
-发动机喷管出口总面积,m²; X、Y、Z-空气阻力、升力、侧力,N; I-比冲,N/kg/s; Cx、Cy、Cz一空气阻力、升力、侧力系数; Cx. Cy、Cz空气轴向力、法向力、横向力系数; mx 空气滚动力矩系数; m -外阻尼力矩系数,1/rad; J2- 地球引力位二阶带谐系数; a、b-地球椭球体长、短半轴,m; GM-地球引力常数,m3/s²; α--地球椭球几何扁率; 2
QJ1108-87 入、B-大地经、纬度,(°); Φ--地心纬度,(°); O-发射点; 0-导弹质心(重心); OE--地心; 右下标O-表示某量的初值、地面值或发射点处的值; 右下标X、Y、Z--表示某量在发射坐标系OX、OY、OZ轴上的投影; 右下标X、Y、Z表示某量在弹体坐标系OX、OY、OZ轴上的投影; 右下标X、、Y、Z表示某量在速度坐标系OX、OY、OZv轴上的投影; 顶标-表示某量的一次导数或微商。
3 N Kc DE E 图中:OK-主动段;KC-被动段; KK。
-自由段;K。
C--再入段; KNK-第N主动段。
图1弹道示意图 2坐标系、坐标变换 2.1坐标系 发射坐标系OXYZ、弹体坐标系OXYZ1、速度坐标系OXvYZv的定义见 QJ1029一86《弹道式导弹水下弹道计算》。
2.2坐标变换 2.2.1发射坐标系与弹体坐标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