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 B41 S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 SC/T7209.1-2007 牡蛎小胞虫病诊断规程 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Diagnostic Protocols for Mikrocytosis of Oyster- Part 1:Cytological Method with Tissue Imprints 2007-06-14发布 2007-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SC/T7209.1-2007 前言 SC/T7209《牡蛎小胞虫病诊断规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 —第3部分:透射电镜诊断法. 本部分为SC/T7209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深圳出入境检验 检疫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冰、黄使、陈爱平、江育林、王崇明、王秀华、魏琦、刘莉. I SC/T7209.1-2007 牡蛎小胞虫病诊断规程 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1范围 SC/T7209的本部分规定了牡蛎小胞虫病细胞学诊断法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操作步骤 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在现场或基层实验室对患病牡蛎及其他贝类个体进行小胞虫病的初步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7205.1一2007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 3原理 3.1牡蛎小胞虫及其病理学特征 小胞虫病是由两个分类关系尚不明确的小胞虫种(马可尼小胞虫和鲁夫来小胞虫)所引起的.马可 尼小胞虫主要感染囊样结缔组织细胞,导致血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因此该病主要引起外套膜产生水 疱、脓肿和溃疡,同时在贝壳上留下棕褐色斑痕,但并不一定都存在有肉眼可见的病灶.脓肿由颗粒细 胞和透明细胞组成,并包含有1μm~3μm的小胞虫体.患病严重的个体仅存在于两年以上的牡蛎.感 染鲁夫来小胞虫的牡蛎外观健康,无肉眼可见症状,但它可导致全身性的血细胞感染(不感染结缔组织 细胞),出现鳃、结缔组织、生殖腺和消化道的脓肿病变. 3.2技术原理 通过光镜观察经吉姆萨氏染液染色后的组织印片中小胞虫的形态,从而初步诊断被检样品是否感 染小胞虫. 4试剂和材料 见SC/T7205.1一2007(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中4的 规定. 5仪器设备 见SC/T7205.1一2007(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中5的 规定. 6操作步骤 6.1印片制作 6.1.1样品的采集要求按SC/T7205.1一2007(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规程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 胞学诊断法)附录B执行. 1 ...
推荐内容/By 图集吧
- NY/T 1951-2010 蜜蜂幼虫腐臭病诊断技术规范.pdf
- GB/T 28630.1-2012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第1部分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检测法.pdf
- GB/T 26618-2011 派琴虫病诊断操作规程.pdf
- SC/T 9426.1-2016 重要渔业资源品种可捕规格 第1部分:海洋经济鱼类.pdf
- SC/T 7227-2017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pdf
- SC/T 7226-2017 鲑甲病毒感染诊断规程.pdf
- SC/T 7225-2017 草鱼呼肠孤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pdf
- SC/T 7223.4-2017 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第4部分:吉陶单极虫.pdf
- SC/T 7223.3-2017 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第3部分:武汉单极虫.pdf
- SC/T 7223.2-2017 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第2部分:吴李碘泡虫.pdf
- SC/T 7223.1-2017 黏孢子虫病诊断规程 第1部分:洪湖碘泡虫.pdf
- SC/T 7221-2016 蛙病毒病检测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