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街道的设计为主题,围绕引导“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的目标, 编写了“特色街道空间设计原则”“街莲空间形式类型及典型街道类型设计”“街道空间优化 谩计的参考模式”等内容,构成了未来街道营造的完整指引,是一本实用、具有重要参考价 值的设计指南.主要内容包括指南概述、街道空间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特色街道空间设计 原则、街道空间形式类型及典型街道类型设计、街道空间优化设计的参考模式、设计实施建 议、附录.本书可作为相关设计人员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最为基本的骨架,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唯一与城市各功能区、各板块、各业态均有紧密联系的城市空间要素。街道不仅承载着交通通行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是人们获取城市印象、寄托城市情感的重要对象。
近年来,国内外对街道设计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以人为核心的品质化设计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提出城市建设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要重点关注和提高与人相关的城市可持续性和宜居性,下足绣花功夫,从一针一线缝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织出”更安全有序的城市运行,“缝出”更温馨亮丽的城市空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发展开放边界、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街道不限于仅作为车辆、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应更加关注人们的交往与互动,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和印象,满足市民对于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街道将被赋予更多的角色,承载更多的使命,迫切需要推动“道路”向“街道”人性化的转变。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城市综合开发已成为各地新城建设的重要模式。城市综合开发应遵循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紧抓人文城市、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绿色城市、智能城市建设重大机遇,以更加科学的理念规划城市,以更加创新的模式建设城市,打造“产城相融、宜居宜业、智慧绿色、以人为本、和谐共享”的现代新型城区打造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品牌,赋能城市发展和人居美好生活。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街道设计指南》作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重要的公共产品指引,围绕引导“从道路到街道的转变”的目标,编制了“特色街道空间设计原则”“街道空间形式类型及典型街道类型设计”“街道空间优化设计的参考模式”三大核心内容,共同构成未来街道营造的完整指引,提供了一套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标准化、高效化和一体化的城市街道空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