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加之水资源在时间和空 间上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缺水已成为我国 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回素。
努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满足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建设水利事业的根本目标和基本 任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用水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解决粮 食同题。
1949年全国总供用水量仅1000余亿立方来,面当时农 业用水就占全部用水量的90%以上,城镇工业用水比重很低。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由于城市化 进程的加快,这种用水状况有了很大变化。
到1997年,全回总 用水量已达5566亿m²,其中农业用水占70.4%,面城市生活 和工业用水已占到总用水量的30%。
这一超势是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今后的发展看,农业虽是用水大 户,但农业用水的重点是解决节水灌观,提高用水效率的问题。
据专家分析,如果将农业用水的平均有效利用系数从目前的 0.43提高到0.55~0.60,则在不增加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完全 能保证2030年人口达16亿时的粮食安全。
如果再加上农重结构 的调整等其他因素,农业用水总量将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变。
中国 未来的供水矛盾将集中在城市,供水将主要用于发展城市、发展 工业及保护生态与环境。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的供水原则就是以 城市供水为主,兼顾生态及农业。
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各种手段,面工程手段就是其中之 一。
无论是资源性缺水还是工程性(经济性)缺水,其最主要的 工程手段都是在水源处修建取水工程,然后通过输水工程送到用 水处。
有时,为了把丰水地区的水资源调到块水地区,还需要实 施跨流城的选距离调水,对水资源进行地域上的再配置,在21 世纪,跨流城调水将是中国水利建设的一大特点。
国内外实践经 验表明,采用调水工程这一工程手段来改善水资源的不利状况, 是促进缺水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大的调水工程往往还成为 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改善国家 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工程,此外,为了提 高用水效率,实施节约用水,合理计价收费,还需采取量水技术 设施这一工程手段。
针对上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特组织有关 专家编写了这套《取水输水建筑物丛节》,以更好地为水资源的 优化配里服务。
《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共十一个分册, 分别为:介绍从天然水源或人工水源取水的《取水工程》、《泵 站)(含输水渠道上的多级提水泵站)、《水闸》(含输水渠道上的 节制用、分水闸、退水用等)及与之配套的《闲门与启闭设备》: 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计价收费面设置的《量水技术与设施》; 以及在输水渠道跨越天然成人工障碍时,在渠道上修建的一系列 建筑物《淀槽》、《倒虹吸管》、《隧润》、《涵润》、《桥梁与基础》 及《联水与陡坡》等,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该工程总干菜 全长1200多公里,途经三省两市,横跨长江、黄河、淮河、海 河四大流域,穿越大小河流219条,密修建各类取水及输水建筑 物960多座,仅大型倒虹吸管就有95座,波槽有49座:还有大 量的涵润、节制所、分水闸、退水闸及与之配套的闸门和启闭设 备:还有大批桥梁工程;总干渠上的排水建筑物即达400多座。
如果加上输水分干果、支渠上的建筑物,其数量十分可观。
此 外,在各级输水渠递上还有大量的量水技术设施。
以上这些,均 是我们这套《丛书》的服务范围。
本《丛书》的服务宗旨是:为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提高用水 效率,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
本《丛书》的编写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丛书》的服务对象以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 为主:讨论的工程规模以中型为主,兼顾大型(个别分册例外, 手国,年(手乘业中重手《白》 在据要闻明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工程的布置、结构形 式、构造、计算公式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工程实例,便于广大读 者在设计中应用和参考。
2.《丛书》在重点介绍目前常用的理论方法的同时,注意反 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用前略眼光预计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重大决策走向;注意总结经过实践证明,技术上先进、经济上 合理、运用安全可靠的先进经验。
使《丛书》既具有现实指导 性,又有前暗性。
3.为了反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丛书》在有关部分介 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的有关内容,但不附源程序。
4.《丛书》不介绍一般性的施工技术内容,但某些与设计关 系密切的施工问题,有特色的施工内容或特殊的施工问题,对读 者确有参考价值的,要造当编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