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第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在有关兄弟院校、 科研和设计单位及水利出版社的支持帮助下,于1980年 二 编写出版了《水力计算手册》。
该书出版后,受到水利水 版 电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部门的关注,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近年来,我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为满足读 者的需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征求我们再版此书的意 见。
我们考虑到广大读者在使用此书时的意见和建 议;考虑近20年来,以计算技术为代表的科技的发展, 以及水力学学科的进展,特别是许多研究新成果日臻成熟 和被广泛采用的情况:也考虑到原书中一些成熟的内容和 方法应加以保留,还有许多内容、方法等都要做较大的改 动和补充,以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等 因素,故决定对本书进行修订后再版。
在修订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水力学学科领城的一些新 进展。
例如在建筑物水力学方面,增加了窄缝式消能、宽 尾墩式消能,以及隧洞消能中的孔板消能等新型消能工的 水力计算;在空化空蚀方面,补充了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 用的空腔掺气减蚀措施(掺气槽),以及其他方面的新经 验和新成果。
考虑到使用本手册的读者应已掌握了水力学的基本知 识,故取消了第一版中有关水力学的基础知识部分,而将 管道水力计算等一些内客加以充实,同时还增加了管道水 击原理性的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第二版仍以介绍水利 水电工程水力设计中的计算公式、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等
興 言 第 内容为主,又考虑到目前的使用者都具有较高的计算能 力,故第二版取消了原书中的一些图表和例题。
二 由于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以及 版 素流模式理论的建立,使水力学从传统的空间一维计算为 主发展到空间二维和三维流场的计算,水力计算中的数学 模型、计算方法、程序设计和围形显示得到了很大的发 展,形成了现代水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一计算水力学。
鉴于本手册仍主要以空间一维水力计算为主,因此仅重点 介绍一些应用计算机编程进行一维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同时引入了一些反映这些基本方法的计算程序,例 如在管道和河道中非恒定流的计算。
由于篇幅所限,对于 较为简单的计算或试算,手册中并不罗列程序,读者可参 照书中所述的有关计算的详细过程自行编制程序。
由于利 用计算机计算求解的方法可得到既快捷又比较精确的结 果,故第二版删去了部分以查图表为主要手段的、较繁杂 的手工计算方法。
对于用计算机进行空间二维、三维水力 计算所涉及的一些计算方法、网格剖分等原理性问题,本 次修订中暂不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由于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需要,关于水环境问题的水 力设计和计算研究发展很快,已形成现代水力学的另一个 重要分支一-环境水力学。
在第二版中新增了这方面的内 容,将污染物在水体中混合、输移和扩散的水力计算以及 基本的水质模型单列一篇进行介绍。
第二版手册仍按面向工程中水力计算为主线来编写, 全书共分十篇。
第一篇为管道及管网的水力计算;第二篇
前 言 第 为渠道的水力计算;第三篇为堰闸泄流能力的计算;第四篇 二版 为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防冲的水力计算;第五篇为渠系建筑 物的水力计算;第六篇为河岸式溢洪道的水力计算;第七篇 为水工隧洞的水力计算;第八篇为河道的水力计算;第九篇 为渗流计算;第十篇为水环境中污染物输移扩散的水力计算。
近20年来,水力学教研室的人员组成也发生了较大 的变化,《水力计算手册》第一版的许多作者已离开了教 研室,在编写第二版时,我们继承了他们的许多编写成 果,对他们所做的贡献表示深切的谢意。
第二版手册由李炜任主编,并编写第一、三、六篇; 赵昕编写第二篇;李大美编写第四篇;张晓元编写第五 篇;徐孝平编写第七篇:齐鄂荣编写第八篇;黄纪忠编写 第九篇;槐文信编写第十篇。
全书由李纬、齐鄂荣统稿。
本书承蒙长江科学院徐勤勤、朱光淬、金峰、黄国 兵、周赤、吴昌瑜、卢金友等专家的审阅,他们提出了许 多宝贵的意见,对提高本书的质量起到很大作用,在此向 他们表示衰心感谢。
我们要诚擎感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在出版手册第一 版和第二版时所给予的大力支持,由于他们在编辑、制 图、排版、校对、印刷等过程中精心而艰苦的工作,使手 册得以更加完美地奉献给读者。
本书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2006年1月
前 言 第 本书介绍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水力计 一 算方法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某些水力计算问题,并筒 版 要介绍了水力学的基本理论。
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吸收国 内外生产实践的经验和科学成果,力求反映我国水利建设 的实际。
为了便于应用,在安排上,部分篇章采用了以建 筑物为中心,尽可能多列图表,并对某些较为复杂的计算 内容附有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