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前言 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热力学教学基本 要求”,并总结了近年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成果修订完成。
本书自1979年出版至今,历经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和第五版共40次印 刷,发行量达35万余册。
由于教材内容深人浅出,结合工程实际,除满足建筑环境与能 源应用工程专业(原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使用外,还得到国内有关工程类专业的广 泛使用。
本书曾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本书以宏观观点,从工程实际出发来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的规律和方法以 及有效合理利用热能的途径。
本书的前半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图 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实质,并能灵活运用它们分析各种热力 过程,以便在拓宽后新的专业范畴下,在能源科学利用方面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后半部 分,主要是热力学基本理论的工程应用,是联系工程实际的桥梁,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全书共有13章,分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两大部分。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基 本概念,重点介绍热力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热量和功等基 本概念:第二章介绍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性质及气体状态方程:第三章介绍热力学第一定 律及应用:第四章介绍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与气体压缩:第五章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重点 闸述热力过程的方向性与不可逆性,嫡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第六章介绍热力学一般关系 式,是研究物质热力性质不可缺少的数学基础。
工程应用部分包括:第七章介绍水蒸气热 力性质,包括工业上水蒸气形成,水蒸气基本热力过程以及各种水蒸气图表的应用:第八 章介绍混合气体和湿空气性质、湿空气热力过程及焙-湿图应用,为通风空调等课程的学 习奠定理论基础,第九章介绍气体和蒸汽流动热力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管道截面变化及 外界条件的影响规律:第十章介绍动力循环的构成、特点以及提高动力循环热力性能的途 径:第十一章介绍各类制冷循环、新型制冷剂性能及热工参数计算:第十二章简要介绍化 学热力学基本原理:第十三章简要介绍二元溶液热力学性质。
本书保持了前五版的编排方 式,每章后有思考题、习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便于学生自学和检查。
本书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
但考虑到目前使用的仪表及参考书,仍有使用其他单位制 的,因此在本书附录中列出各种单位制的换算表。
本书第六版参编人员有所变动,由于廉乐明教授年事已高,表示不参加第六版教材修 订编写工作,经参编者所属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商定,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谭羽 非教授承担本书主编工作,全书由廉乐明担任主审。
本书的编写分工是: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 3
十一章和附录由谭羽非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和第十章由朱形编写: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由吴家正编写。
全书由谭羽非统稿。
本书得到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鼓励和指导,在编写过 程中得到国内同行们的支持。
对本书前五版主要参编者,邱信立教授、李立能教授和廉乐 明教授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严家骤教授多次的细致审阅和多方面的指 正,谨致谢意。
限于编者学术水平及教学经验,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竭诚希望读者及兄弟院 校使用本书的师生批评指正。
第五版前言 本书自1979年出版至今,历经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共23次印刷,发行 量近20万册。
由于教材内容深人浅出,结合工程实际,除满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即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专业)使用外,还得到国内有关工程类专业及函授、电 大、业余工大等有关工程类专业的广泛使用。
本书曾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 二等奖。
本书遵循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培养21世纪的专业人才,适 应科技进步和发展、适应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 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要求。
在内容编选上以《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培养目标 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为依据,认真总结了 前四轮教材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学科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努力提 高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和对我国教学的适用性,满足新的拓宽专业, 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注意适当反映热工科技的新进展。
本书从宏观观点出发,从工程实际出发来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的规律和方 法以及有效合理利用热能的途径。
全书共分13章。
第一章重点介绍系统、平衡、状态参数、可逆过程、循环、热量和 功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介绍理想气体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