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27.070 GB CCS K 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0042.5-2024 代替GB/T 20042.5-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5部分:膜电极测试方法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art 5:Test method for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2024-12-31发布 2025-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snc
GB/T 20042.5-2024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通则 5厚度测试 6铂族金属担载量测试 7极化曲线测试 8透氢电流密度测试与绝缘电阻测试 9电化学活性面积测试 10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测试 12 11欧姆极化测试 13 12膜电极分项老化测试 15 13阳极氢氧化反应(HOR)极化测试 20 14膜电极阳极抗反极测试 21 15气体杂质耐受试验 23 16膜电极耐久性测试 24 附录A(资料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装置 26 附录B(资料性)单电池部件组装位置关系 附录C(资料性)流场板 附录D(资料性)膜电极单电池极化曲线参考操作条件 附录E(资料性) 膜电极耐久评价动态工况 31 参考文献.
anc
GB/T 20042.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2004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3的第5部分.
GB/T20042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术语; 第2部分:电池堆通用技术条件; 一第3部分:质子交换膜测试方法; 第4部分:电催化剂测试方法: 第5部分:膜电极测试方法; 第6部分:双极板特性测试方法; -第7部分:炭纸特性测试方法.
本文件代替GB/T20042.5-2009《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5部分:膜电极测试方法3,与 GB/T20042.5-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术语"P担载量”为"铂族金属担载量”,“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为“电化学活性面 积”,并更改了定义(见3.1和3.2.2009年版的3.1和3.2); 增加了“密封件""额定电流密度”"衰减比率""反极”及“抗反极"的术语和定义(见3.3~3.7); 删除了“反应气体化学计量比”"透氢电流密度”"燃料电池内阻”"活化极化过电位”"欧姆极化 过电位”及“反应电阻”的术语和定义(见2009年版的3.2、3.3、3.5、3.6、3.7、3.8); 增加了“通则”(见第4章); 更改了“厚度均匀性测试"为"厚度测试"(见第5章,2009年版的第4章); 更改了“Pt担载量测试"为"铂族金属担载量测试”(见第6章,2009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单电池极化曲线测试”为“极化曲线测试”(见第7章及附录A~附录D,2009年版的 第6章); 更改了“透氢电流密度测试”为”透氢电流密度测试与绝缘电阻测试”(见第8章,2009年版的 第7章); 更改了“电化学活性面积测试"(见第9章,2009年版的第9章); 更改了“活化极化过电位与欧姆极化测试"为"欧姆极化测试”(见第11章,2009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活性测试”"膜电极分项老化测试""膜电极机械与化学稳定性 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和附录E).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大学、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 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上海唐锋能 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特晦氢能检测(保定)有 限公司、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韵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