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I序 医疗建筑不仅承载着守护人类健康的使命,更是一个能够促进患者疗愈、提高医护效 率、高度功能化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建筑空间。
它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建筑之一,设 计应简约朴实、功能至上。
与一般民用建筑设计不同,医疗建筑的设计要求建筑师不仅拥 有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更需要深入了解医疗工作流程,将复杂的医疗功能与人性化设计 完美结合。
雷霖进院三十余年,一直从事公共建筑设计工作,深耕在医疗建筑设计研究工作近二 十年,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更是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善于沟通、能倾听业主 心声、具有人文情怀的医疗建筑设计师。
他具有敏锐的医疗建筑设计洞察力,对待医疗建 筑设计有着清晰的观点,在多年的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循证设计与可持续设计的方法, 将医疗建筑这个极端功能性建筑设计得更加合理。
他主持的医疗建筑设计作品有一百六十 余项,总面积超过1500万㎡²,荣获省、部级奖项20余项;完成、在研省部级课题4项, 出版了两部专著,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取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十余项;外观专利及 作品登记证书多项:主编、参编规范、标准、指南、图集十余部。
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硕士生导师,他为医疗领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疗建筑设计师,他始 终坚持着朴实无华的医疗建筑设计态度,积极创作高水平医院建筑作品,并在医疗建筑设 计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研砺前行。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完善平急结合、快速反应的医疗应急体系”的目 标。
在此背景下,现代医院的“平急两用”模式应运面生,而现代医院护理单元平急两用 的建筑设计研究更是当前完善卫生医疗体系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意义重大。
本书论述了现代医院护理单元“平急两用、平急结合”的相关理论内容。
分综合医院 护理单元和传染病医院护理单元两类,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闸述,并对重点空 间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设计详解。
在日益增大的突发传染病防治压力下,结合我国医疗资源 发展现状和趋势,他在本书中提出“平急两用”护理单元的建筑设计策略。
在这一建设策 略下,既可以有效满足突发传染病的防治需求,又能顺应常规医疗资源快速增长的趋势,
同时解决了传染病防治医疗资源因其自身运营情况无法维持较大规模的难题。
“深耕医疗,臻于至善”是他的座右铭,希望他在医疗建筑设计研究的道路上学以致用, 行以致远。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 2024年6月 现代医院护理单元华参两用建筑空间设计
FOREWORDI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快速的城市化,急速扩张的城市规模 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交通拥堵、城市公共安全问题、 住房问题、城市转型等。
21世纪以来,我国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们对于医疗资源有了更高的需求。
与此同时,普 通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存在着自我运营能力不足、财政拨款依赖过大的问题。
探索综合医院 与传染病医院如何有效衔接和快速转换,值得我们更多地思考。
近期,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完善平急结合、快速 反应的医疗应急体系”的目标。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 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等多项指导性文件。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也已下发。
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既能够 促进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又能够增强大城市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 件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指为了应对新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体系化设立的满 足应急隔离、临时安置、物资保障、医疗教治等需求的公共基础设施。
“平急两用”公共基 础设施分四部分(旅游居住设施、医疗应急服务点、城郊大型仓储基地、市政旅游配套基 础设施),其中“平急两用”医疗应急服务点又分监测哨点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 三部分。
在此背景下,现代医院的“平急两用”模式应运而生,已然成为完善当前卫生医疗体 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面现代医院“平急两用”的建筑设计研究更是当前完善卫生医疗体系 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意义重大。
本书提出的现代医院护理单元“平急两用”建筑设计就 VII 是新时期、新背景下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填补医疗建筑设计在“平急两用” 研究领域的空白。
个状态。
“平时”满足日常诊疗需求,“急时”可转化为应急治疗场所。
建筑设计需要充分 考虑这两种状态下的诊疗需求,确保项目设计具备高度适应性,医疗资源便能够得到合理 的配置和高效的利用。
本书论述了现代医院护理单元“平急两用、平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