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一期 深基坑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发布日期:2021年5月10日执行日期:2021年5月15日 品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深基坑监测概括. 第二章深基坑监测技术内容. 1位移监测.. 2巡视监测.. 第三章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2观测要求. 4 3监测频度.. 4 4监控报警. 5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章深基坑监测概括 本工程管廊及地下室开挖深度超过5m,为深基坑工程,为保证基坑支护工 程的安全,对基坑进行了变形监测,实时掌控基坑支护情况。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风险大的施工技术,为了确保安全,保护周围相邻建 筑物,要求随时掌握支护施工整个过程中边坡的动态变化,因此必需在护壁施工 过程中实施信息化施工。
即施工过程中,对支护本身或对象(被支护体)的动态变 化进行监测,采用深基坑开挖变形监测(控)技术。
第二章深基坑监测技术内容 根据现场情况从第三方监测单位的布点中选取34个点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点布置图附后)。
1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电子全站仪坐标监测。
土方开挖开始后每天由专业测量工程师根据主控点对34个点进行坐标测 设,根据测设结果进行位移计算并形成书面记录,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可每2天 进行一次监测,直至土方回填后停止监测; 位移监测记录表(样表) 点号 天 1 2 3 4 5 6 x 1 Y 位移差 累计位移差 x 2 Y 位移差 x 3 Y 位移差 本工程设计给出的报警值为:1、放坡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50mm。
2、 轴~轴冠梁顶水平位移:报警值35mm。
2巡视监测 (1)基坑开挖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巡视监测记录表(样表) 12345 支护结构 冠梁、支撑情况 坡体裂缝滑移情况 基坑内涌土、流砂、管涌情况 施工工况 地下水位情况 土质与勘察报告差异情况 桩偏移断裂情况 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 周边情况 施工道路裂缝沉陷情况 监测点状况 (3)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 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 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5)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3监测信息的及处理 每次观测完毕,及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提出分析意见和预测报告,并向 甲方、监理提交观测报表。
观测工作全部完成后,提交观测成果汇总报告。
如果在 观测过程中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并附相应的分析意见、预 测和处理报告,另外,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提供中期报告,基础施工完成后,上交汇 总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 2、监测依据; 3、监测项目; 4、测点布设; 5、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6、监测频率; 7、监测报警值; 8、各监测项自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9、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1)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应在至少连 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2)坡顶垂直位移观测:观测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及水准标尺。
采用闭合准路线测量,即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如A)起,沿环形路线进 行水准测量,测定基坑周边观测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水准点(A),称为闭合水准 路线。
如右图所示,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闭合差≤±0.3√nmm(n为测站点)。
3)坡顶水平位移:采用苏州一光RTS632HL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统,通过直 接观测点位坐标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2.0mm。
4)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
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 于10mm。
5)坡体深层水平位移:在坡顶外土体中钻孔预埋测斜管,观测前测定管顶水 平位移,然后以测斜管上部管口为相对基准点采用北京航天CX-06A测斜仪观 测各深度处侧向位移。
测度方法需注意: a)测斜管口应固定。
并做好水平位移测点的标记,每次测斜前,先用测量方 法测读管口水平位移,以这个读数作为测斜的基准读数; b)每次测读前,应将测斜传感器放在管底停置几分钟,使得传感器的温度与 管内的水温一致。
最下面一点的位置应是从管口向下n倍传感器滑轮中心距; c)从下而上,每提一个滑轮中心距就读一次数,直到管口。
每个深度的读数 同时记录×、Y互相垂直的二个方向的读数; d)将传感器探头旋转180度,重复3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