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清 19G108-5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示(抗震鉴定)图集.pdf
附件大小:61.69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标准图集
分享会员:匿名用户
分享时间:2020-03-25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彩色高清无水印、完整版19G108-5图集,pdf格式,实行日期:2019年8月1日,统一编号:GJBT-1519,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1编制依据
1.1本图集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函[2011]82号“关于印发2011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的通知”进行编制。
1.2现行国家标准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选用。
2适用范围
2.1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地区的现有建筑抗震鉴定。
2.2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
2.3古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与加固。
3图集内容
本图集内容包括: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基本规定;场地、地基和基础鉴定;多层砌体房屋;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附录A现场检测的相关内容和附录B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典型案例。
4编制方式
4.1本图集以《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简称《鉴定标准》)为主线,结合《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6年版)等相关标准规范条文,针对现有建筑抗震鉴定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图、表和文字说明的形式对其加以释义。
4.2图示表达:
4.2.1正文蓝底部分是对规范原文(包括章节编号等)的直接引用,强制性条文为黑体,普通条文为仿宋体。
4.2.2白底部分为图示的内容,是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和注释,字体采用仿宋体。图示中的图名和表名采用蓝底,以便于识别。
4.3“[]”为《鉴定标准》对应的条文;“*[]”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对应的条文“【】”和“*【】”部分文字为本图集对条文所包含内容的说明,提示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或该条目的适用范围
4.4对规范条文的解释图示内容较多时,采用续页的编排方式。
5单位
本图集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
6使用说明
6.1使用本图集时,首先应熟悉抗震鉴定基本流程,并按照第1章“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规定”,确定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等。
6.2按照第2章要求,进行“场地、地基和基础鉴定”。
6.3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类型、后续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等的不同,对上部结构按照对应的章节要求进行抗震鉴定,每章均附有鉴定框图。其中内框架和底层框架房屋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相应部分尚应分别符合多层砌体房屋和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规定。
7建筑抗震鉴定报告的法律地位
7.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7.2《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148号令,2006年)第六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7.3《鉴定标准》GB50023第1.0.1条规定,建筑抗震鉴定报告是抗震加固设计或采取其他抗震减灾对策的依据。
7.4为了规范抗震鉴定工作,保证抗震鉴定结论的准确性,根据建设部第148号令之规定,抗震鉴定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完成,并应对抗震鉴定报告严格审查。
8地震动参数调整后建筑抗震鉴定的处理原则《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
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对我国各地的地震动参数进行了调整,因此对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8.1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要求确定地震动参数和抗震设防类别。
8.2对2001~2010年建成的建筑,地震作用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可取0.9;已进行地震作用折减的A类、B类建筑,不得重复折减。
8.3对2001~2010年建成的建筑,建筑抗震计算方法(如内力调整系数等)和构造措施可按照当时的设计规范要求执行;A类、B类建筑仍按《鉴定标准》方法鉴定。
8.4对2001~2010年建成的建筑,后续使用年限可按从建成之日起计算的使用年限50年扣除已使用年限后的剩余时间确定;A类、B类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仍分别不低于30年、40年8.52011年及以后建成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的要求鉴定。
内容索引:
目录1 | 4.2 A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4-7 |
编制说明4 | 4.2.1 第一级鉴定4-7 |
1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基本规定 | 4.2.2 第二级鉴定4-13 |
1.1 现有建筑的定义1-1 | 4.3 B类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4-19 |
1.2 需要进行抗震鉴定的现有建筑1-1 | 4.3.1 抗震措施鉴定4-19 |
1.3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方针与目标1-1 | 4.3.2 抗震承载力验算4-29 |
1.4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标准1-1 | 5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 |
1.4.1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类别1-2 | 5.1 一般规定5-1 |
1.4.2 现有建筑抗震措施鉴定和抗震验算的要求1-2 | 5.1.1 适用范围5-1 |
1.4.3 现有建筑设防标准的调整因素1-3 | 5.1.2 现有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重点检查内容5-2 |
1.5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1-4 | 5.1.3 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5-3 |
1.5.1 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1-4 | 5.1.4 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的抗震鉴定方法5-4 |
1.5.2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建筑的抗震鉴定方法1-4 | 5.2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5-4 |
1.5.3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基本流程1-5 | 5.2.1 第一级鉴定5-4 |
1.5.4 现有建筑概念性抗震鉴定的内容和要求1-6 | 5.2.2 第二级鉴定5-11 |
1.5.5 抗震验算的方法1-9 | 5.2.3 A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框图5-18 |
1.5.6 抗震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1-11 | 5.3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5-19 |
1.6 抗震鉴定的原则1-11 | 5.3.1 抗震措施鉴定5-19 |
1.7 建筑抗震鉴定与安全性鉴定、抗震加固等的关系1-11 | 5.3.2 抗震承载力验算5-21 |
1.8 抗震鉴定时材料性能指标1-13 | 5.3.3 B类内框架和底层框架砖房抗震鉴定框图5-25 |
1.8.1 砌体的材料性能指标1-13 | 6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
1.8.2 混凝土材料性能指标1-13 | 6.1 一般规定6-1 |
1.8.3 钢筋材料性能指标1-14 | 6.1.1 适用范围6-1 |
2 场地、地基和基础鉴定 | 6.1.2 重点检查的关键薄弱环节6-2 |
2.1 场地抗震鉴2-1 | 6.1.3 厂房外观和内在质量的要求6-2 |
2.1.1 可不进行场地对建筑影响的抗震鉴定的情况2-1 | 6.1.4 抗震鉴定方法6-2 |
2.1.2 建造于危险地段的现有建筑的处理2-1 | 6.2 A类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鉴定6-3 |
2.1.3 建造于不利地段现有建筑的处理2-2 | 6.2.1 抗震措施鉴定6-3 |
2.1.4 场地液化及开裂危险的判定2-3 | 6.2.2 抗震承载力验算6-9 |
2.2 地基和基础抗震鉴定2-3 | 6.3 B类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鉴定6-10 |
2.2.1 地基基础现状鉴定的内容2-3 | 6.3.1 抗震措施鉴定6-10 |
2.2.2 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鉴定的情况2-4 | 6.3.2 抗震承载力验算6-15 |
2.2.3 应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鉴定的情况2-4 | 附录A 现场检测的相关内容FL-1 |
2.2.4 地基基础第一级鉴定2-4 | A.0.1 现有建筑现场检测的主要依据FL-1 |
2.2.5 地基基础的第二级鉴定内容及方法2-6 | A.0.2 一般规定FL-1 |
2.2.6 同一结构单元基础类型或埋深不同时的影响评价2-13 | A.0.3 地基基础的检测FL-1 |
3 多层砌体房屋 | A.0.4 砌体结构的检测FL-2 |
3.1 一般规定3-1 | A.0.4.1 砌体结构检测的内容FL-2 |
3.1.1 适用范围3-1 | A.0.4.2 砌体结构的检测方法FL-2 |
3.1.2 重点检查内容3-1 | A.0.5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测FL-2 |
3.1.3 多层砌体房屋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3-2 | A.0.5.1 钢筋的性能与强度检测FL-2 |
3.1.4 现有砌体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评定3-2 | A.0.5.2 混凝土强度和碳化深度的检测FL-2 |
3.2 A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3-4 | A.0.5.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FL-3 |
3.2.1 第一级鉴定3-4 | A.0.5.4 钢筋配置情况的检测FL-3 |
3.2.2 第二级鉴定3-18 | A.0.6 其他结构的检测FL-3 |
3.3 B类砌体房屋抗震鉴定3-25 | 附录B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典型案例FL-4 |
3.3.1 抗震措施鉴定3-25 | B.0.1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实例FL-4 |
3.3.2 抗震承载力验算3-35 | B.0.1.1 A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实例FL-4 |
4 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 B.0.1.2 B类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实例FL-6 |
4.1 一般规定4-1 | B.0.2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鉴定实例FL-9 |
4.1.1 适用范围4-1 | B.0.2.1 A类钢筋混凝土校舍抗震鉴定实例FL-9 |
4.1.2 重点检查的薄弱部位4-2 | B.0.2.2 B类钢筋混凝土校舍抗震鉴定实例FL-13 |
4.1.3 外观和内在质量的要求4-3 | B.0.3 底层框架及内框架房屋抗震鉴定实例FL-16 |
4.1.4 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评定4-3 | B.0.3.1 A类底层框架房屋抗震鉴定实例FL-16 |
4.1.5 框架与砌体结构相连时的鉴定方法4-6 | B.0.3.2 A类内框架砖房抗震鉴定实例FL-19 |
4.1.6 非结构构件和突出屋面小房间的要求4-6 | B.0.4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抗震鉴定实例FL-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