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指南(2019版)
附件大小:28.21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管理
分享会员:芳华
分享时间:2021-08-08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一 、现浇混凝土 工程
(一)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 、现象描述
现浇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较常见的外观缺陷,裂缝不仅会降低楼板抗渗性能,而且会引起钢筋锈蚀,加速混凝土碳化,降低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结构承载能力,造成结构安全隐患(如图1.1所示)。
2 、原因分析
2.1 设计原因
2.1.1 结构设计时楼板,特别是大开间楼板厚度或配筋不足,楼板刚度较差,
挠度偏大,引起板四角裂缝。
2.1.2 未按要求设置伸缩缝,在应力集中处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
2.1.3 对于承载力不均匀的地基或上部荷载造成地基应力存在较大差异时,未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案,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
2.2 材料原因
2.2.1 水胶比大,水泥用量大。
2.2.2 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石子在未凝固前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2.2.3 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当,含泥量或含粉量大。
2.3 施工原因
2.3.1 未按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楼板表面失水过快。
2.3.2 施工速度过快,上荷过早,局部堆载过大,塔吊吊运钢筋、模板、架管或施工机械等物料时冲击楼板。
2.3.3 楼板内线管多层重叠布设,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减小。
2.3.4 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受冻。
2.3.5 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
2.3.6 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2.3.7 施工时楼板负弯矩钢筋被踩弯、导致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3 、防治措施
3.1 设计措施
3.1.1 建筑平面宜规则,对于楼板平面的蜂腰、洞口、转角、房屋顶层端部等易开裂的部位,应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应加配防裂构造钢筋或暗梁,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0%,且间距不应大于
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3.1.2 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单向板不宜小于跨度的1/30,双向板不宜小
于短边跨度的1/35,跨度≤3m的现浇楼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0㎜, 跨度﹥3m的
现浇楼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10㎜。
3.1.3 相邻房间楼板厚度比不应超过1.5:1,超出应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3.1.4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钢筋直径和间距宜按小和密的方式布置,但钢筋最小间距不应小于70㎜。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 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楼板厚度h≤150㎜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当采用HRB400、HRB500钢筋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板厚h>150㎜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00㎜,并应配置抗温度裂缝的构造钢筋。
3.1.5 同一阳台应采用相同的悬挑结构。当采用悬挑板结构时,悬挑长度不宜大于1.2m,悬挑长度≤800㎜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悬挑长度>800㎜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板厚不小于悬挑长度的1/10,且受力钢筋在板内的平衡长度不宜小于悬挑长度的1.2倍。
3.1.6 设计图中应有保证负弯矩钢筋位置正确的明确技术措施和节点做法。如图3.1.6所示。
3.1.7 混凝土楼板中预埋管线的最大直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管线密集的区域楼板应设上、下层增强钢筋网,管线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如图3.1.7所示。
3.2 材料选择
3.2.1 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高强、早强水泥,水泥使用前应认真对水泥强度及安定性进行检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以降低水化热。
3.2.2 严把原材料进货关,加强砂石骨料进场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经检验不合格材料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3.2.3 严格混凝土配合比管理。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使用部位及气候、施工条件,选择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种类及数量,通过采用优质外加剂、级配良好的骨料,减少水的用量,并严格按标准要求进行试配后,确定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在生产混凝土时,严格执行配合比,并根据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配合比。
3.2.4 就近选择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对混凝土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具体包括施工部位、强度等级、坍落度及允许偏差,有无早强及缓凝要求、初凝时间、浇筑速度等。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检查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
3.3 施工措施
3.3.1 模板工程
3.3.1.1 必须进行模板设计和刚度验算,模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当验算模板及其支架的刚度时,其最大变形值,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不得超过模板构件计算跨度的1/250,支架的压缩变形值或水平杆件挠度,不得超过相应
的结构计算跨度的1/1000。
3.3.1.2 安装上层现浇楼板的模板及其支架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按规范要求铺设垫板。
3.3.1.3 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1 )必须隔层拆除。
(2 2 )拆模试块强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3.3.1.4 后浇带的模板应与周边模板分开独立设置,不得先拆后顶,待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除,以保证后浇带所在跨度内的模板和支撑体系不受扰动。
3.3.1.5 模板应优先选用钢支撑体系。
3.3.2 钢筋安装
3.3.2.1 钢筋安装应严格按图施工,保证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水泥砂浆垫块强度不应低于20Mpa,尺寸不应小于40×40㎜,间距不大于1m,垫块上预留18# 绑扎固定铅丝,不得采用碎石片等代替垫块使用。双层钢筋必须放置支撑马凳。
3.3.2.2 按图纸要求埋设线管,线管应固定在板厚的中间位置,线管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m,并应尽量避免线管交叉重叠,三根及以上管线不得在同一处交叉重叠,两根管线交叉时,应在其上下部增设φ4@40㎜,宽度不应小于300mm的钢筋网片。管线之间净距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5mm,管线的垫块间距不宜大于800mm。
3.3.2.3 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隐蔽验收。为保证钢筋和预埋管的位置,必须安排专人看护。
3.3.2.4 现浇楼板设置的温度应力钢筋,应与原有支座负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进行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3.3.2.5 楼板负弯矩钢筋处应按施工方案要求设置足够刚度的通长钢筋马凳,马凳底部应有防锈措施。
3.3.3 混凝土浇筑
3.3.3.1 应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水胶比和塌落度。商品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当产生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时,严禁加水,应由厂家采用高效减水剂调整,但掺加量应事先由试验确定,并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负责人同意后使用。
3.3.3.2 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用2m刮杠及时找平,在混凝土收水前,用木抹子搓压两遍后,随即覆盖好塑料薄膜。具备机械赶压条件时,提倡使用机械赶压。
3.3.3.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对混凝土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加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少于14天。
3.3.3.4 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常温下24小时内且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上人作业。继续施工后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楼板上吊运材料应做到少吊轻放,分散布置,材料堆放处应事先铺设木垫板,位置应提前在施工方案中明确,避开楼板跨中位置,且其板面下模板支撑必须牢固,有足够的抗冲击承载力,施工操作过程中应避免重物冲击楼板。
3.3.3.5 后浇带和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规范、设计和施工方案留置,对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必须进行界面处理,清除了施工缝处垃圾、水泥薄浆和松动的砂石,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3.3.3.6 浇筑前必须铺设施工人员操作通道,不得随意踩踏钢筋。水平泵送混凝土管道必须设专用支架架起,不得扰动钢筋和模板。润管水泥砂浆应与混凝土浆液成分相同,接浆厚度不应大于30㎜,严禁润管砂浆直接铺到楼板上,多余水泥砂浆应收集后运出。
3.3.3.7 在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层上施工下道工序前,宜对全楼现浇楼板采取洒水等方法检查观察楼板底面是否存在裂缝,发现裂缝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