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招投标:XX院BIM应用管理技术中心企划书

附件大小:0.11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docx
所属分类:BIM资料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目的与意义
对于BIM管理的重要性,我国从“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已经开始了对建筑信息管理技术相关研究的支持。并出台《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和《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等相关政策。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其产值已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方式己逐渐不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在注重绿色、经济、环保等理念的今天,对传统的建造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势在必行,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应运而生。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而建筑工业化则是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机械建造代替人工建造的方式出现,体系建筑和模块建筑等自动化流水线建造方式出现,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相继出现。
建筑工业化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机械化设计、信息化管理为目标,装配式结构能很好满足这一要求,积极发展各种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是实现装配式结构和建筑工业化的关键。装配式结构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并在现场设计安装与构造处理,设计方式高效便捷,能源耗用率低,工业化生产水平高,有利于将粗放型、密集型的现场设计工人转变为技能型的产业化工人,符合绿色建筑概念以及建筑产业工业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建筑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装配化程度和工业化的水平均较低,装配式结构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还较低。装配式结构还未能做到完全的标准化设计,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自动生产方式,信息化管理还有待提高。BIM以建筑全寿命周期为主线,将建筑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关联起来。BIM技术改变了建筑的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使建筑项目在规划、设计、设计和运营维护等过程实现信息共享,并保证各过程信息的集成。将BIM技术应用到装配式结构设计中,以预制构件模型的方式进行全过程的设计,可以避免设计与生产、装配的脱节,并利用BIM模型中包含有的详细而精确的建筑信息,指导预制构件进行生产。BIM技术为装配式结构的设计、生产、设计、管理过程的信息集成化提供了可能。
BIM技术具有建筑数据信息高度集成的特点,其应用是提升建筑信息化水平的必要途径,并为更好的实现装配式住宅的标准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因此本课题拟结合BIM技术的优势,借助BIM平台改善装配式住宅成本高,设计流程复杂,图纸数量过大,精度要求高等情况,借鉴制造业标准化、模块化的思想,建立一种应用于装配式住宅的BIM设计方法。

在工程设计阶段: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获得直观的三维视图、真实的动画漫游,在短时间内发现图纸问题,第一时间修改。一方面,事前发现设计错误,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的进度。
招投标阶段:根据设计的图纸翻样成三维模型,导出准确的工程量清单,提高算量速度和工程量精度,避免漏项;降低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工程量变更问题。
设计阶段:通过制造5D(3D模型、进度、成本)设计模拟,直观的将成本、进度关联到模型中,展示虚拟设计过程。
决算阶段:可以将工期、价格、合同、变更、签证等信息储存于中央数据库,为工程各参与方提供信息共享,决算时利用模型工程量验收实际工程量。
运维阶段:通过建筑信息管理管理平台储存各类专业构建、设备等信息,通过模型快速定位损坏部位,方便维修,同时为二次改造提供数据支持,设备养护和更换提醒,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

第一章 设计院BIM应用环境
当前设计院的IT应用环境大多是围绕二维工程图纸而建立的,主要支持基于二维图纸的信息表达和工程应用。在这种应用环境中,工程信息常由点、线、标注等符号化信息组成,信息之间是离散且非关联的,需要通过手工方式来建立图纸与相关信息之间的关联。这种应用环境下,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是一种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管理模式。
不同于传统的二维图纸,基于BIM的工程设计需要特定的应用环境。BIM提供的是一
种数字化的统一建筑信息模型表达方式,通常由三维模型及其关联关系等语义信息组成,信息是完整统一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种表达方式利用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并实现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其本质是一种结构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模式。
设计院BIM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重用和规模化生产,需要明确定义和规范设计院的IT基础条件,建立与BIM应用配套的人员组织结构,以及以BIM模型为核心的资源管理方法等。
设计院BIM应用环境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
人员组织管理:一般是指设计院中与BIM应用相关,以及受BIM应用影响的组织模式和人员配备!
IT环境:一般是指院里BIM应用所需的软硬件技术条件,如BIM应用所需的各类BIM软件工具、桌面计算机和服务器、网络环境及其配置等
资源环境:一般是指设计院在BIM应用过程中,积累并经过标准化处理形成的支持BIM应用井可重复利用的信息内客总称,也包括与资源管理相关的规范。

第二章 BIM应用人员组织管理
经调研了解,BIM 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一般有三种,分别是:全员普及模式、集中管理模式、分散。上述三种管理模式之外,部分设计院在特定环境下,也有采用 BIM 应用业务外包的管理模式。外包一般分为两种:工作外包和人力资源外包。外包模式仅是 BIM 应用的权宜之计,对设计院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作用不大,不推荐采用。
1. 全员普及模式
全员普及模式是设计院依据发展战略制定的整体推动 BIM 应用普及的模式。全员普及模式是设计院全专业、全人员、全流程的 BIM 应用模式,即全体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并使用 BIM 工具从事设计业务活动,以 BIM 为核心制定全专业的业务流程,并依此建立与之配套的 BIM 资源和其相应的标准规范,使 BIM 成为设计院新的核心竞争力。全员普及模式是 BIM 应用的理想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本指南推荐的模式。
建议设计院从示范项目起步,实施范围是以全专业、全人员、全流程为特征,由简
单到复杂、由小规模到中大规模,逐步进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复杂度的项目 BIM
应用实施,并总结出适合设计院自身的 BIM 应用方法。
全员普及模式的优点是设计院全面动员,易形成对 BIM 的统一认识,加快 BIM 全专业的实施进程,设计院能较为迅速地形成以 BIM 为核心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但此种方式要求设计院须有充分的资源技人,并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全员掌握 BIM 的应用技能,快速摸索出一套整体的 BIM 业务流程、 BIM 工作模式、 BIM 应用效益分配方法,具有较高难度。
与集中管理模式相比,全员普及模式不单设与 BIM 应用相关的岗位,而是将这些岗位
职责与原岗位合并。
2. 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是指:设计院或部门将掌握 BIM 技术的人员,以及支持 BIM 应用的 IT 环境集中起来,建立 "BIM 中心"、 "BIM 工作站"等类似名称的组织(以下简称 "BIM 中心") ,目的是探索 BIM 应用特点,服务特定项目的 BIM 应用需求,同时也为设计院建立即M 应用的品牌效益和竞争力打下基础。集中管理模式是当前设计院在 BIM 应用初期采用较多的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相对稳健,能够避免由于 BIM 初步应用给设计院带来的工作效率降低、短期组织结构混乱等风险,也不会给现有的设计院整体业务带来直接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设计院可以在此过程中,通过 BIM 中心的项目支持,逐步积累 BIM 应用经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业务部门的工程人员对 BIM 的熟悉和认知,为设计院全专业、全人员、全流程的全员普及模式奠定基础。但这种应用模式也存在设计院整体 BIM 应用周期相对较长,BIM 专业支持团队的角色难以长期定位,以及内部分配机制不易平衡等问题。随着 BIM 应用的深入,集中管理模式应该逐步过渡到全员普及模式。
3 分散管理模式
设计院通过培训和招聘,积累 BIM 应用的人力资源,但不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 拥有 BIM 应用能力的人员分散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中,在完成传统工程设计任务的同时,满足特定项目的 BIM 应用需求。
这种管理模式对设计院现有组织结构和整体业务没有影响,但容易出现设计院整体 BIM 应用周期较长、 BIM 人力资源不易协调、难于形成设计院的 BIM 应用核心竞争力、 BIM 资源管理不系统且不易积累、 BIM 应用水平难以提高等问题。
BIM 应用人员的组织和管理,基于我设计院的发展战略,并结合我公司的业务特点。建议首先采取分散管理模式,而后循序渐进地向集中管理模式和全员普及模式进行,才能与传统工作模式做好衔接和融合。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二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芳华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