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域建筑和谐理念与设计表达》张建涛 2018年

附件大小:0
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2018年,和谐理念与设计表达,张建涛,当代地域建筑,《当代地域建筑和谐理念与设计表达》张建涛 2018年

目录
序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1.2研究对象和目标
绪论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目标
1.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思路
1.4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主要内容
1.4.2研究框架

第二章地域性建筑理论回顾与设计实践探索
2.1国外地域性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
2.1.1早期地域主义建筑思想
2.1.2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的批判
2.1.3地域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其发展
2.1.4批判性地域主义
2.1.5全球一地区建筑论
2.2国内地域性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
2.21早期地域建筑的探索
2.2.2地域建筑风格的追求
2.2.3地域建筑内在的追求与多元共存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性建筑释义
3.1和谐的概念
3.1.1和谐的价值
3.1.2和谐的辩证内涵
3.2地域性建筑及其影响因素
3.2.1建筑地域性
3.2.2地域性建筑
3.2.3地域性建筑影响因素的构成
3.3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性建筑释义
3.3.1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性建筑内涵
3.3.2基于和谐理念的当代地域性建筑特征
3.3.3当代建筑设计的一种理念和方法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地域性建筑的和谐系统性及其当代阐释
4.1地域性建筑系统
4.1.1地域性建筑系统要素构成
4.1.2地域性建筑系统的结构
4.2地域性建筑的和谐系统性
4.2.1和谐的系统含义
4.2.2地域性建筑的和谐系统性
4.3地域性建筑和谐系统性的当代阐释
4.3.1地域性建筑和谐系统性的当代内涵
4.3.2地域性建筑和谐系统性的当代表现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基于和谐系统性的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理论建构
5.1设计原则、目标和评价标准
5.1.1设计原则
5.1.2设计目标
5.1.3评价标准
5.2设计理念建构
5.2.1设计理念的整合
5.2.2设计理念的层次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当代地域性建筑整体性设计表达
6.1系统要素与结构的关联
6.1.1系统要素的关联
6.1.2系统结构的关联
6.2整体性设计表达
6.2.1要素的共存性
6.2.2结构的关联性
6.3小结

第七章当代地域性建筑延续性设计表达
7.1系统生长机制和延续方式
7.1.1系统生长的机制
7.1.2系统延续的方式
7.2延续性设计表达
7.2.1外在的延续性
7.2.2内在的延续性
7.3本章小结
第八章当代地域性建筑主题性设计表达
8.1系统要素协同和主题辨识的过程
8.1.1系统的要素协同
8.1.2主题辨识的过程
8.2主题性设计表达
8.2.1形式层面表达
8.2.2结构层面表达
8.2.3意义层面表达
8.3本章小结

第九章9.1主要结论
结论9.2展望
图表来源索引
后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道互补的哲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配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和谐共生厚德载物的价值观,其核心观念是“和谐”
和谐观念认同世间万物在保持其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恰当的良性相互关系,以达到“和而不同”,不同而又协调的境界,这是中华文明各个层面的共同文化理想和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和适应自然与社会变化的和谐观,以及在城市建筑园林中所形成的鲜明特征,是我们从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可以借的宝贵财富。现代建筑的创作应充分理解和吸收民族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与现代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创作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传中华建筑文化和谐观的哲理思想,在当今的城市和建筑创作中,首先体现为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投稿会员:芳华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