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无水印 2019沪L003、2019沪S70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上海设计标准DBJT08-128-2019)
附件大小:86.13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标准图集
分享会员:匿名用户
分享时间:2021-12-09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2019沪L003、2019沪S701图集,pdf格式,发布日期:2020年1月17日,实施日期:2020年6月1日,上海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统一编号:DBJT08-128-2019,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文号:沪建标定[2020]36号。
一、编制说明
本图集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上海市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管[2015]873号)的要求编制。本图集应与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DG/TJ08-2298联用。
二、图集内容
本图集由总说明、建筑与小区系统、绿地系统、道路与广场系统、水务系统、通用设施和附页组成。
三、编制依据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17S705
《室外工程》12J003
《环境景观—滨水工程》10J012-4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DG/TJ08-2298
各系统编制依据详见各系统说明。
四、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上海市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供设计选用。
五、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构成与技术类型
1.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构成
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有效控制排入规划区域外的径流总量、径流污染和径流峰值。
源头减排是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和截污净化等途径,控制雨水进入雨水管渠系统的总量和污染负荷,削减峰值流量。过程控制是通过增设雨水调蓄设施或者优化排水管网的运行,蓄排结合,提高原有市政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对污染的截流输送能力,应与源头减排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和排放。系统治理则是以海绵城市建设在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和水资源等方面需求和目标为导向,在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在水安全方面
包括排涝除险系统,即行泄通道、多功能调蓄等措施;在水环境方面包括污水处理厂、河湖水体生态治理等措施。
2.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类型
与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与广场相关的海绵城市建设系统主要包括源头减排和系统治理。
(1)源头减排技术类型
源头减排技术类型包括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和排放,这些技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一种源头减排设施一般具有两至三项功能。上海市具有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和土壤入渗率低的特点。因此,建议在源头减排技术方面,以“滞、蓄、净”为主,以“渗、用”为辅,以“排”托底。
(2)系统治理技术类型
系统治理在水安全方面应通过调蓄和排放结合的方式,达到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要求。
六、注意事项
在径流污染或土壤污染严重区域,不应采用渗透设施,避免对地下水和周边水体造成污染。海绵设施应采取保障公众安全的防护措施,不得对建筑、绿地、道路的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并应根据需要设置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