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2021G301 湖南省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图集.pdf
附件大小:72.53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标准图集
分享会员:匿名用户
分享时间:2022-01-20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一、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1-2010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
6、《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
11、《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2012
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14
1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369-2016
1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16、《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GB/T16727-2007
17、《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1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19、《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2011
当依据的标准规范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规范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合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或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时,应加以区分并对本图集相关内容复核后再选用。
二、适用范围
2.1本图集中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简称叠合板)是采用预制预应力带肋薄板(简称底板)为底板,在板面现浇混凝土叠合而形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的地区、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一类、二a类的楼板和屋面板。
2.2以下情况根据设计要求另行设计:
2.2.1底板表面温度高于100℃或有生产热源且表面温度经常高于60℃;
2.2.1直接承受动荷载且需做振动计算时。
三、叠合板材料、规格及编号
3.1底板预应力钢筋采用低松弛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钢丝直径为5mm、7mm,其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2014相关规定,底板分布钢筋可采用HPB300及以上钢筋;本图集中,叠合层内的穿孔钢筋及其它构造钢筋均采用HRB400级钢筋,当采用其它种类的钢筋时,需遵设计要求;吊钩采用HPB300级钢筋。预应力钢丝及普通钢筋、钢管性能指标详见表1:
表1预应力钢丝及普通钢筋、钢管性能指标
3.2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3.3底板编号
注明:
(1)板肋形式缺省时,默认为混凝土肋;例:PK4210-05,表示肋的形式为混凝土肋,标志跨度4.2m,标志宽度1.0m,允许荷载设计值为5kN/m2;
(②)底板可根据所需板厚、跨度、宽度、允许荷载设计值、支座条件直接从材料选用表中选用,并标明实际长度和叠合板总厚度;
(3)选用表中允许荷载设计值,不包括底板自重与叠合层自重;
(4)若实际板跨、荷载与本图不一致时,根据弯矩等效的原则,可以选用较大级的板型。
3.4底板规格
3.4.1底板厚度(不含肋)为35mm、40mm;
3.4.2底板标志宽度:0.5m,1.0m,1.5m,2.0m(2.1m);
3.4.3底板标志跨度为2.1m~9.0m;以0.3m、0.6m为级差;
3.4.4底板的板肋有三种形式:混凝土肋PK、钢筋肋PK(S)、钢管肋PK(G);在实际项目应用中,还可以采用组合肋PK(H)。
四、编制原则
4.1底板为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受弯构件。
4.2本图集的底板按照单向板进行计算和配筋,选用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计算:
4.2.1单跨板按简支构件、承受均布荷载进行计算。
4.2.2多跨板按照三跨连续板,并考虑均布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
(弯矩系数取值:端跨跨中:0.1;中间跨跨中:0.75)
4.3如遇特殊情况,需另行设计,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4结构构件分别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和验算。
4.4叠合板正常使用阶段,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裂缝控制的要求。
4.5叠合板的挠度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进行计算,挠度限值为L0/250。
4.6横向穿孔底筋、拼缝加强钢筋选用原则:
4.6.1横向穿孔底筋选用原则:
a.当叠合板按单向受力设计时,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9.1.7的规定;
b.当叠合板按双向受力设计时,由选用者计算确定;
4.6.2拼缝加强钢筋选用原则:
a.当横向穿孔底筋不大于8@200时,应增设拼缝钢筋。
b.屋面、荷载较大处(允许荷载设计值≥8时)宜增设拼缝钢筋;
4.7本图集叠合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耐火极限不小于2.0h。
4.8预应力计算规定
4.8.1预应力钢丝的张拉控制应力0con为0.65fptk,fptk为预应力钢丝极限强度标准值;
4.8.2底板采用先张法在长线台座上进行生产,张拉端错具变形和钢丝收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按20N/mm2计,锚具变形和钢丝内缩值取8mm,张拉长度取80m;
4.8.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按40N/m2计算(预应力钢丝与张拉台座之间的温差△t取20℃);
4.8.4预应力钢丝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按一次张拉、低松弛计算,取20N/m2
4.8.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
4.8.6当总预应力损失值计算小于100N/mm时,取100N/mm2;
4.8.7放张预应力钢丝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的75%。
五、计算及验算
本图集对叠合板和底板按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计算。构件内力应分别按下列三个阶段进行计算:
5.1第一阶段:底板制作阶段
5.1.1底板在制作、运输、堆放及安装等各阶段不允许出现横向裂缝,其正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拉力不大于各施工环节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对应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5.1.2底板脱模时按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受弯构件验算,等效静力荷载取底板自重标准值乘以1.2的动力系数后加1.5kN/m2的脱模吸附力,且不小于1.5倍底板自重标准值。
5.1.3吊装运输验算时考虑动力系数1.5;
5.2第二阶段:施工阶段验算
后浇的混凝土未达到强度设计值之前,荷载由底板承担,荷载包括底板自重、后浇混凝土自重以及本阶段的施工活荷载(施工活荷载按1.5kN/m2)
(注:需根据7.13条考虑临时线支撑的作用)
底板正弯矩:
M=MIG M1Q(1)
式中:
M1G-底板自重和后浇混凝土自重再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kN-m);
M1Q-施工活荷载再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kN·M);
底板的剪力:
V=VIG V1Q(2)
式中:
V1G-一底板自重和后浇混凝土自重再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kN);
V1Q-一施工活荷载再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kN);
5.3第三阶段:叠合板使用阶段验算
该阶段的受力模式,根据楼板的长宽比、横向穿孔钢筋的设置,按单向或双向受力分析;
叠合板分别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计算和验算。
六、选用方法
.1选用底板时采用使用阶段允许外加荷载基本组合值,该值不包括底板与现浇层自重。
6.2实际板跨与本图集板标志跨度不一致时,可采用较大一级标志跨度的配板筋及板厚,按实际板跨定制。如在本标志跨度内,允许荷载设计值超出本图集的范围,可根据弯矩等效的原则,选取更大级别标志跨度的参数。
6.3当楼板采用密缝处理,标准宽度预制板不能满足满铺要求时,可采用非标板或局部采用宽缝处理,缝宽不大于300mm。
6.4本图集未包括的使用情况,可按照相关标准另行设计。
6.5选用示例
例:某两跨等跨住宅楼的楼板短向计算跨度为4.1m,长向净跨为5.2m。楼板的外加荷载:
(1)楼面面层、吊顶自重标准值为1.5kN/m2;(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m2。
选用步骤:(底板选型如下图所示,单箭头表示底板铺设方向)
(1)标志跨度:3.9m<计算跨度<4.2m,取标志跨度4.2m;
(②)标志宽度:根据吊装能力,可选用不同的板宽组合,本例假设吊装能力满足要求。
选用2块2.0m宽底板和1块1.2m宽非标底板;
(③)荷载等级:允许荷载设计值为:
q=1.3x1.5+1.5x2.0=4.95kN/m2
取整,q=5kN/m2,荷载等级为5;
(4)实际板长:梁净距+20mm=3920mm;
(5)叠合板总厚度:查材料表可知,总板厚h=120mm;
(6)选取型号为PK4220-05,PK4212-05;数量及尺寸为:两块2000X3920,一块1200X3920;支座负筋按照设计计算的结果配置即可。
七、制作与施工要求
7.1底板制作及施工、叠合板施工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及《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
7.2铺放和张拉预应力钢丝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脱模剂污染钢丝。
7.3底板和现浇层中粗骨料最大粒径分别不宜大于底板和现浇板层厚度的1/3,且不得大于20mm。
7.4底板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规程》JGJ/T258中的相关规定。
7.5底板的实际长度为板净跨加板两端深入支座的长度。
7.6底板的上表面应设置粗糙面,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底板顶面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m,现浇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将上表面清理干净,并充分润湿。
7.7预应力钢丝放张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放张时对称地从两边向中间缓慢放张,放张后板端部钢丝与混凝土应牢固粘结,钢丝无滑移现象。
7.8板在运输、吊装、安装时,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级值的100%,并使板底在全过程中保持平整,板所有支撑部位受力均匀。
7.9底板吊装时,需采用专用吊具进行吊装,吊具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保证每个吊点受力均匀,吊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吊点位置见模板图。底板吊装时应缓起慢落,并避免与其他物体相撞。应保证起重设备的吊钩位置、吊具及构件中心在垂直方向上重合。
7.10堆放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运输通畅,堆放时板与地面之间应有一定的空隙。垫木放置在板肋的侧边,其长、宽、高均不宜小于100mm,垫木应上下对齐,第一排垫木距板端200mm左右,不得有任何一角脱空。不同型号的板应分别堆放,严禁倒置,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层,不应超过10层。并应有稳固措施,堆放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
垫木的设置间距要求:横向间距不宜大于1.5;纵向间距,对于混凝土肋预制底板不宜大于4m(示意图一),对于钢筋肋和钢管肋预制底板不宜大于1.8m(示意图二);
内容索引:
设计说明2
混凝土肋预制底板(0.5m宽)模板及配筋图…7
混凝土肋预制底板(1.0宽)模板及配筋图·………8
混凝土肋预制底板(1.5m宽)模板及配筋图9
组合肋预制底板(2.0m宽)模板及配筋图·…10
混凝土肋预制底板(0.5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11
混凝土肋预制底板(1.0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15
混凝土肋预制底板(1.5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19
组合肋预制底板(2.0宽)材料选用表(一~四)··23
钢筋肋预制底板(0.5m宽)模板及配筋图-27
钢筋肋预制底板(1.0m宽)模板及配筋图28
钢筋肋预制底板(1.5m宽)模板及配筋图29
钢筋肋预制底板(2.0m宽)模板及配筋图·30
钢筋肋预制底板(0.5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31
钢筋肋预制底板(1.0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34
钢筋肋预制底板(1.5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37
钢筋肋预制底板(2.0m宽)材料选用表(一~四)…40
钢管肋预制底板(1.0m宽)模板及配筋图(一~四)·…41
钢管肋预制底板(1.5m宽)模板及配筋图(一~四)·…47
钢管肋预制底板(2.1m宽)模板及配筋图(一~四)…51
钢管肋预制底板(1.0m宽)材料选用表(一~八)…55
钢管肋预制底板(1.5m宽)材料选用表(一~八)……·63
钢管肋预制底板(2.1宽)材料选用表(一~八)·…71
荷载检验表··79
预制底板整体拼装平面图…80
施工措施详图·…81
底板拼缝做法及钢筋桁架大样图…………82
板端及洞口补强、底板开关盒安装示意图·…………………83
叠合板支承在预制混凝土梁上节点详图…………84
叠合板支承在现浇混凝土梁上节点详图………………85
叠合板支承在现浇剪力墙上节点详图·……86
叠合板支承在钢梁上节点详图·…………87
叠合板支承在承重砌体墙上节点详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