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FXHM1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标准图集(试行)
附件大小:40.27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标准图集
分享会员:匿名用户
分享时间:2022-03-09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高清无水印完整版实行日期:2016年5月1日,主编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编制依据
本图集主要编制依据包括: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陕西省西咸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陕西省西咸新区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陕西省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三年实施计划》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2.设计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15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10
《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
《透水砖》JC/T945-2005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3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
《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规程》CJJ142-2014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雨水综合利用》10SS705
《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城市道路一一透水人行道铺设》05MR204
《西咸新区生态滤沟系统设计指南》(试行)
《西咸新区雨水花园系统设计指南》(试行)
3.适用范围
3.1本图集适用于西咸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包括建筑与小区、产业园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及城市水系的海绵城市改造工程。
3.2本图集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补水、游泳池补水的雨水利用工程。
4.编制目的
本图集用于指导相关设计人员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同时规范相关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施工。
5.图集基本内容
本图集涉及给排水、建筑、景观、园林、道路和结构等专业。图集包括设施标准图、通用设施标准图、典型场景设计图示及主要产品标准图四个部分。
设施标准图包括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设施的做法;
通用设施标准图包括雨水过滤池、雨水调蓄池的常规做法;
典型场景设计图示包括雨水管断接和市政道路雨水设施的做法;主要产品标准图包括初期弃流等设施、溢流口、路缘石、雨水口、旋流沉砂过滤器、沉泥井等设施的做法。
6.系统类型与组成
6.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包括入渗、滞蓄、净化、收集回用、调节系统或上述系统的组合形式。
6.2雨水入渗主要采用下沉绿地、透水铺装、渗透塘、渗透沟渠、渗透井等措施。
6.3屋面雨水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入渗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入渗设施。
6.4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及广场庭院采用透水铺装地面,雨水就地入渗,当降雨强度超过透水铺装的渗透能力时,雨水通过引流措施流入下沉式绿地入渗;机动车道雨水不宜直接进行入渗设施。
6.5绿地内雨水口应高于下沉式绿地且低于周边路面,超过绿地入渗能力的雨水溢流进入传统雨水管网,或进入具有渗透功能的排水管道,在转输过程中进一步下渗。
6.6绿化带中溢流口内外均需粉刷20mm防水砂浆,以保证其结构寿命。
6.7通常在绿地入渗面积不足,或土壤渗透性能差时可采用渗透池(塘)、渗透井等集中入渗措施,通过换填强渗透土壤或设置疏排水设施等增加雨水入渗。渗透池(塘)适用于汇水面积较大(大于1hm2)且具有一定空间条件的区域,但在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以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的区域应避免应用。
6.8雨水滞蓄设施主要有生物滞留设施、渗透池(塘)、渗排一体化系统等。
6.9有条件的小区可在道路两侧设施植草沟、生物滞留带等生态排水设施,雨水径流经净化后入渗地下,也可在植草沟、生物滞留带底部设置渗排水管道,增加雨水入渗。
6.10在道路两侧设置生物滞留设施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入渗;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6.11对于污染严重的屋面或地面应优先选用植草沟、沉泥井等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场地及人行道径流可通过路牙豁口分散进入生物滞留设施。
6.12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措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溢流雨水口等,溢流标高一般比生物滞留设施高50~100mm。
6.13地下水位与岩石层较高、土壤渗透性能差、地形较陡的区域,雨水入渗设施、生物滞留设施等应采取必要的换土、防渗、设置疏排水设施等措施。
6.14生物滞留设施、渗井等具有渗透功能的设施,其前端应设置预处理设施、截污设施或经过植草沟、下沉式绿地。
6.15雨水收集系统适用于具有大型屋面的建筑、实现绿化屋面的建筑、以及采用内排水形式的建筑、周边环境较好的广场、硬化地面、人行道等;垃圾堆、工业污染地等污染场所的雨水不应收集回用;当不同汇流面的雨水径流水质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收集与处理。
6.16建筑屋面应优先选择对径流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材料;用于收集系统的雨水口应具有截污功能;雨水收集池进水口前应设置拦污格栅和沉泥井等预处理设施。
6.17雨水收集池可采用室外埋地式塑料模块蓄水池、硅砂砌块水池、钢筋混凝土水池等。雨水收集池应具有排泥功能。当不具备设置排泥设施或排泥确有困难时,应设搅拌冲洗管道,搅拌冲洗水源应采用储存的雨水。
6.18雨水回用系统应设置水质净化设施,净化设施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宜选用生态处理设施;回用于一般用途时,可采用过滤、沉淀、消毒等设施;当出水水质要求较高时,也可采用混凝、深度过滤等处理设施。
6.19常见的初期弃流方法包括容积式弃流、小管弃流、流量/雨量式弃流等。
6.20对于小汇水面的径流雨水,由于初期雨水弃流量相对较小,可设置容积式弃流装置。初期雨水径流首先进入弃流池,当弃流池充满后雨水从设置的高水位出水管进入后续处理系统,待雨停后排空弃流池。
6.21小管弃流是在雨水输送途中(管道、暗渠、明沟等)设置底部小管径的管道,弃流初期污染严重的小流量弃流。在雨水流量足够大时,雨水越过弃流管向下游输送。
6.22流量/雨量式弃流装置主要通过电动阀的启闭控制雨水流通方向,实现弃流。该弃流装置设置电控装置,分别通过流量或雨量传感器控制电动阀的启闭,电动阀平时处于常开状态。
6.23雨水调节是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调节)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径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但不减少排放的总量。
6.24调节系统应设收集、调节及溢流排放等设施,且宜与入渗、滞蓄系统和收集回用系统组合应用。
6.25调节设施可采用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当采用集中布置时,宜布置在汇水面下游;当分散布置时,调节设施可采用塑料蓄水模块、景观水体等来实现;当调节池集中设置与雨水收集系统的储存池合用时,应分开设置回用容积和调节容积,且池体构造应同时满足回用和调节池的要求。
6.26超过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标准的雨水应通过设置溢流设施进行处理。
6.27基坑、沟槽开挖及支护、基坑回填、混凝土结构施工等传统形式的施工工法、工序等未在本图集中进行详细说明,相关施工办法可参考现有给水排水施工验收规范、标准。
7.其他
7.1本图集未标注的尺寸单位均为mm计。
7.2入选本标准图的产品以实际使用经验为依据。
7.3本图集为试用,对西咸地区海绵城市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索、实践,部分技术设施做法突破了一些现行规范,后续随着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施推进不断完善和补充各类技术措施及施工做法等。
内容索引:
总说明4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要点…8
低影响开发设施计算
主要设施标准图
1.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说明.17
绿色屋顶做法..19
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说明.23
下沉式绿地做法.24
3.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说明…….25
生物滞留设施做法.27
4.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说明….30
透水铺装做法.32
5.渗透塘..37
6.渗透管渠
渗透管渠说明38
渗透管渠做法…39
7.渗井
渗井说明40
渗井做法41
8.植草沟
植草沟说明…..42
植草沟做法….43
9.雨水塘.47
10.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说明.48
雨水湿地做法…..50
11.多功能调蓄设施…51
12.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说明….52
生态驳岸做法.53
13.滨水生态缓冲带.58
14.生态浮床...59
低影响开发设施选型60
通用设施标准图
1.雨水过滤池.61
2.雨水调蓄池
调蓄池说明.62
钢筋混凝土调节池.64
塑料模块拼装调节水池..65
塑料模块拼装储存水池….66
塑料模块拼装水池选型表.…67
典型场景设计图示
1.雨水管断接
雨水管断接说明.68
建筑雨水管断接典型场景169
2.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低影响设计横断面(一)….70
市政道路低影响设计横断面(二)….71
市政道路低影响设计横断面(三)…72
市政道路低影响设计横断面(四)……73
市政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一)….74
市政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二)
道路换填型生物滞留带(一).76
道路换填型生物滞留带(二)...78
道路换填型生物滞留带(三).80
道路换填型生物滞留带(四)…..82
道路传输型生物滞留带(一).84
道路传输型生物滞留带(二).86
道路局部改造做法.87
主要产品标准图
1.混凝土初期弃流井……..89
2.市政道路溢流口.90
3.透水路缘石…92
4.渗透管….….93
5.截污雨水口95
6.平算式沉泥雨水口.97
7.立算式沉泥雨水口..98
8.塑料初期弃流井.99
9.沉泥检查井.100
10.成品塑料渗井.101
11.旋流沉砂过滤器
12.缝隙排水沟.10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西咸新区西新城核心区成为“海绵城市”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对西咸新区河网水质的影响也日趋显现。低影响开发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化对原有水文生态过程的影响,是综合解决城市多重雨洪问题的有效手段。当前,西咸新区已在多个建筑小区、道路、公园等开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为了引导、促进和规范西咸新区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发展,探索在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方式和技术优化,目前已出台了《西咸新区生态滤沟系统设计指南》(试行)、《西咸新区雨水花园系统设计指南》(试行)、《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以及即将出台的《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技术指南》(试行)等一系列的标准文件,保障西咸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在上述标准文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部门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对文件的理解不准确,无法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来进行设计施工,为了更好的帮助和指导广大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海绵城市相关低影响开发设施的理解并能正确设计和施工,提高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水平,特制定本图集。
组织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规划局
主编单位: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