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968-2021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
附件大小:18.76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石油天然气
分享会员:芳华
分享时间:2022-03-25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75-010
CCS P 71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968—2021代替SY/T6968—2013
油气输送管道工程
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oil and gas transmission pipeline installation by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2021-11-16发布 2022-02-16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1总则
1.0.1为了在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经济,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气输送管道米用水平定向钻穿越人工或天然障碍物的工程设计。
1.0.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障碍物obstacle
采用水平定向钻通过的人工或自然物体。
2.0.2水平定向钻机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rig
一般由主机、动力源、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组成,借助导向工具可控钻孔轨迹,在不同的地层和深度进行多种口径和一定长度的地下管线铺设的设备。
2.0.3水平定向钻穿越crossing by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采用水平定向钻机按照设计轨迹从障碍物下方进行导向孔、扩孔成洞后,回拖穿越管段通过障碍物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安装施工方法,简称“定向钻穿越”。
2.0.4入土点entry point
导向孔的起点
2.0.5出土点exit point
导向孔的终点。
2.0.6入土角entry angle
人土点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2.0.7出土角exit angle
出土点钻杆与水平面的夹角。
2.0.8导向孔pilot borehole
利用水平定向钻机,沿设计曲线完成的初始钻孔,作为预扩孔的引导孔。
2.0.9扩孔reaming hole
采用扩孔器将导向孔扩大至所需孔径的施工过程。
2.0.10回拖pullback
将穿越管道沿扩孔后的孔洞从障碍物一侧拖至另外一侧的过程。
2.0.11扩孔器reamer
用于扩孔的机具,一般有桶式扩孔器、飞旋式扩孔器、牙轮扩孔器、板式扩孔器等。
2.0.12控向系统direction control system
测量钻具方位角、倾斜角及工作状态等参数,控制水平定向钻钻头姿态的系统。
2.0.13钻机地锚rig anchor
用以临时固定定向钻钻机,提供钻机反作用力的锚固设施。
2.0.14地质改良soil improvement
通过换填、深层搅拌、高压旋喷、冷冻等方法改善地层条件的施工措施。
2.0.15对穿工艺drilling intersects
采用两台定向钻钻机分别从障碍物两侧对钻导向孔,通过对接钻孔完成导向孔施工过程的一种水平定向钻工法。
3基本规定
3.0.1定向钻穿越设计应依据完整的工程勘察资料,进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安全、环境比较。
3.0.2定向钻穿越应贯彻国家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慎重的米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3.0.3穿越管段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主体管道使用年限。在使用年限内,穿越管段应具有足够的可靠度。
3.0.4定向钻穿越工程等级应按表3.0.4划分,水城定向钻穿越工程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的有关规定。
3.0.5定向钻穿越工程应根据工程重要性按表3.0.5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
3.0.6水域定向钻穿越工程确定工程等级后,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采用相应的设计洪水频率。桥梁上游300m范围内的穿越工程,设计洪水频率不应低于该桥梁的设计洪水频率。
4材料
4.0.1定向钻穿越工程用于输送油、气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的规定,并应根据所输介质性质、钢管规格、钢材等级、使用条件补充有关技术条件要求。对于管径小于DN30Umm,设计压力小于6.3MPa的输油用钢管或设计压力小于4.0MPa的输气用钢管,可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要求的钢管。
4.0.2定向钻穿越用光缆套管的技术要求不宜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和《一般结构用焊接钢管》SY/T5768中的技术条件,管径不宜小于114mm,壁厚应由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5mm。
4.0.3符合本规范第4.0.1条的钢管,许用应力应按公式(4.0.3-1)和公式(4.0.3-2)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