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273-2019 地热供热站设计规范
附件大小:12.16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电力能源
分享会员:芳华
分享时间:2022-05-19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010
F15
备案号:J2799-2020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0273—2019
地热供热站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geothermal space heating station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1总则
1.0.1为规范地热供热站设计,使其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以水热型地热井提取地热水为热源,供热介质为热水的新建、改扩建地热供热站的设计。
1.0.3地热供热站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地热梯级利用geothermal energy cascade utilization
将不同温度要求的用热设备串联运行,由高温到低温逐级利用地热水的热能的方式。
2.0.2地热有效利用率geothermal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io
地热水进出地热供热站总温降与相对于室内供暖设计温度的极限换热温降的比值。
2.0.3换热端差termi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a heat exchanger
换热器一次侧进水温度与二次侧出水温度之差或一次侧出水温度与二次侧进水温度之差
2.0.4换热器供热系统heating system with a heat exchanger
采用换热器将地热水与供热循环水换热的供热系统。
2.0.5热泵中间循环系统intermediate circulation heat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 heat pump
由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定压等设施及管道组成,将中介水与地热水换热,为热泵蒸发器提供热量的系统。
2.0.6热泵供热系统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采用热泵直接或通过热泵中间循环系统间接提取地热水热能加热供热循环水的供热系统。
3基本规定
3.0.1地热供热站的设置应统筹考虑地热资源、钻井工程和地面工程,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3.0.2地热供热站应依据区域总体规划和供热规划进行设计,供热范围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做到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
3.0.3地热供热站设计应取得经核实的建筑物供暖、通风、空调、生活热水设计热负荷,并应取得所在地的地热水水质、气象、地质、水文和电力等有关基础资料。
3.0.4对在原锅炉房改建并以原有锅炉作为调峰热源的供热站,应取得原有工艺设施的原始资料和运行参数,并应合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设备和管道,同时应与原有供热系统、设备和管道的布置、建(构)筑物形式相协调。
3.0.5地热供热站宜按照地热梯级利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3.0.6设计调峰热负荷宜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地热有效利用率、技术经济等因素确定,调峰热负荷宜占总热负荷的20%~40%。
3.0.7地热供热站宜按无人值守站进行监测、控制和视频监控设计,实现负荷预测、自动调节、按需热。
3.0.8地热供热站的设计应考虑实施地热供热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影响程度采取减轻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3.0.9经过热能利用后的地热水应科学回灌。
4供热站布置
4.1站址选择
4.1.1供热站位置宜靠近热负荷中心,宜减少噪声和振动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4.1.2地热供热站的选址宜有利于降低地热钻井成本和减小地热水输送距离。
4.1.3供热站位置应满足工艺、运输、管理和设备管线布置合理等综合要求。
4.2建(构)筑物及场地布置
4.2.1各建(构)筑物与场地的平面布置和空间组合,应紧凑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并应满足工艺流程顺畅、安全运行、方便运输、有利安装和检修的要求。
4.2.2分期建设的地热供热站总体布置宜留有扩建空间。
4.2.3控制室宜布置在采光较好、噪声和振动影响较小的位置。
4.2.4地热供热站的净空高度应满足设备安装和检修时起吊搬运的要求。
4.2.5地热供热站内的构筑物基础顶面标高应至少高出周围地坪0.15m。
4.2.6排水沟应设置盖板,宽度不宜小于350mm;起坡深度不宜小于200mm,坡度不宜小于1%。
4.2.7砂岩热储的地热供热站宜设置沉砂池。
4.3工艺布置
4.3.1工艺系统布置应确保设备安装、操作运行、维护检修的安全和方便,并应使各种管线流程短、结构简单,使场地和建筑物内的空间使用合理、紧凑。
4.3.2换热器、热泵机组的布置应留有检修场地。
4.3.3
站内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并应符合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