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JTG/T D10-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标准化设计指南
附件大小:4.95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doc
所属分类:工程规范
分享会员:芳华
分享时间:2022-05-22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指南 CQJTG/T D10-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标准化设计指南
Guide for Design of Tunnel Standardization of Chongqing Expressway
2021-08-31发布 2021-10-01实施
重庆市交通局 发布
1 总则
1.0.1 为规范和指导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提高隧道标准化设计质量,利于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定本指南。
条文说明
标准化设计包括隧道平纵面线形、建筑限界与内轮廓、建筑材料、洞口及洞门、衬砌结构、防排水、路面、内部装饰、电缆沟与预留预埋、辅助施工等内容。
1.0.2 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一般围岩条件下新建高速公路钻爆法隧道土建工程设计。
条文说明
一般围岩条件是指重庆市常见的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白云岩等,不包含膨胀性围岩、采空区、岩溶、高地应力区、瓦斯及有害气体等特殊地质地段。
其他等级公路或采用其他工法的隧道可参照执行。
1.0.3 隧道设计应满足公路功能,遵循“安全、耐久、经济、节能、环保、便于维养”的基本原则。
1.0.5隧道设计应重视隧道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注重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节约用地及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1.0.4 隧道主体结构、路面、防排水等土建工程应与通风、照明、交通监控、供配电、消防等运营设施进行综合设计。
1.0.7隧道土建工程设计应贯彻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预报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为动态设计提供依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
1.0.6隧道设计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1.0.8 隧道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2.1.1 公路隧道
供汽车及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地下通道,一般分为汽车专用隧道和汽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共同通行的隧道。
2.1.2 山岭隧道
贯穿山体的隧道。
2.1.3 钻爆法隧道
用人工或机械钻孔、装药,采用控制爆破方式开挖的隧道。
2.1.4 明洞
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2.1.5 建筑限界
为保证公路隧道内车辆行驶、人员通行所要求的限定空间。
2.1.6 净空断面
隧道衬砌内轮廓与路面、侧沟所围成的断面区域。
2.1.7 紧急停车带
隧道内供故障车辆、巡检车辆等临时停车的区域。
2.1.8 横通道
连接两隧道、或洞室间、或隧道连接地面的近水平的横向联络通道。
2.1.9 小净距隧道
指并行的两隧道间净距较小,两洞结构彼此产生有害影响的隧道。
2.1.10 连拱隧道
指并行的两拱形隧道之间无中夹岩柱、隧道的人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隧道。
2.1.11 荷载
指作用于结构物而使结构产生应力的力。
2.1.12 偏压
作用于隧道衬砌结构上的不对称荷载。
2.1.13 洞门
为支挡和防护隧道洞口仰坡岩土而设置的结构物。
2.1.14 端墙式洞门
为支挡隧道洞口仰坡土压力而设置的挡墙结构物。
2.1.15 明洞式洞门
为隧道洞口仰坡而设置的坡面护坡并使隧道衬砌结构适当外延的结构物。
2.1.16 衬砌
支护隧道围岩的结构体。
2.1.17 仰拱
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衬砌结构。
2.1.18 复合式衬砌
由喷锚衬砌、防水层和模注混凝土衬砌构成的复合衬砌结构。
2.1.19 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对隧道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探测、分析与评价的活动。
2.1.20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与优化支护参数,在隧道内或地表,对地层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进行观察、量测、分析与评价的活动。
3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路线沿河傍山地段以隧道形式通过时,应对长隧道方案与短隧道群或桥隧群方案、高边坡与棚洞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1.2 应优先选择非连拱隧道,确有必要设置连拱隧道,宜优先选用复合式中隔墙连拱形式,长度不宜大于300m。
3.1.3 分离式隧道间的净距宜取0.8~2.0倍开挖跨度,围岩条件总体较好时宜取小值,围岩条件总体较差时宜取大值。两洞跨度不同时,以较大跨度控制。
3.1.4 隧道间净距小于0.8倍开挖跨度的小净距隧道长度不宜大于500m。
3.1.5 隧道围岩级别应根据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和岩体的定性特征进行综合评判。
条文说明
围岩级别的判定应根据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中3.6节的规定执行。
3.2 平纵面线形
3.2.1 应根据地质、地形、路线走向、通风等因素确定隧道平面线形。设置曲线时,不应采用设加宽的圆曲线,不宜采用设超高的圆曲线;需采用设超高的圆曲线时,超高宜控制在-3%~+3%范围内。
3.2.2 隧道线形应与洞外连接线的线形相协调,隧道洞口内外侧各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平、纵线形应一致。特殊困难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洞口内外平曲线可以采用缓和曲线,但应加强线形诱导设施。
条文说明
由于隧道洞口内外光线的急剧变化以及行车宽度和环境的改变,隧道进出口是事故的多发地段,因此要求隧道洞内外一定距离保持平、纵线形均衡协调是必要的。
3.2.3 隧道纵坡形式,宜采用单向坡,地下水发育的长隧道、特长隧道可采用双向坡。
3.2.4 隧道纵坡不应小于0.3%,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短于100m的隧道可不受此限制;特长隧道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最大纵坡应综合运营期车辆行驶的安全和舒适性、运营通风要求等因素确定。
3.2.5 中、短隧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交通安全评价后,隧道最大纵坡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大于4%。
3.3 紧急停车带与横通道
3.3.1 紧急停车带
1 特长、长隧道内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单洞两车道隧道应设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紧急停车带。
2 紧急停车带设置间距不宜大于750m,并不应大于1000m。
3.3.2 横通道
1 车行横通道轴线宜与隧道轴线垂直。
条文说明
为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救援车辆能从不同方向快捷的驶入车行横通道,同时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本指南将单洞两车道隧道车行横通道垂直布置于紧急停车带中部,单洞三车道隧道车行横通道可垂直布置于紧急停车带端部。
2 人行横通道轴线宜与隧道轴线垂直,人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宜为250m,并不大于350m。
3 车行、人行横通道防火门应满足强度、耐火、密闭等方面的要求。
4 横断面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隧道内不得有任何土建工程部件侵入建筑限界。
4.1.2 隧道检修道高度应根据隧道长度、检修人员使用频率和各种管线、管道的敷设空间需要综合确定。
4.1.3 单洞两车道短隧道,独立设置的明洞或棚洞,宜与路基同宽。
条文说明
高速公路正常隧道断面较洞外道路断面窄,车辆行驶过程中由洞外进入洞内,易引起驾驶员紧张心理,从行车舒适性和减少安全事故角度考虑隧道群中的短隧道可与前后隧道的建筑限界宽度保持一致。
4.1.4 隧道洞外相接路段应设置距洞口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且不小于50m的过渡段,并通过采取交安等措施保持横断面的顺适过渡。
条文说明
顺适过渡分两种情况,当隧道建筑限界宽度大于所在公路的建筑限界宽度时,过渡段采用同隧道等宽的路基加宽;当隧道建筑限界宽小于所在公路建筑限界宽度时,过渡段路基宽度采用公路标准设计,并结合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警示牌、护栏等,以使驾驶员逐渐适应驾驶环境变化。
4.2 隧道建筑限界
4.2.1 隧道建筑限界高度应取为5m。
4.2.2 隧道建筑限界宽度取值应符合表4.2.2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