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高清PDF《程泰宁建筑作品选2009-2014》程泰宁
附件大小:61.67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图书手册
分享会员:芳华
分享时间:2022-07-04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中国建筑的现状,似乎与这一发展进程不相匹配,“千城一面”和“缺乏中国特色”的公众评价,突显了我们所面临的闲境。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应该看到,在建筑创作中,缺乏独立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哲学、美学思考,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一直处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强势影响之下。从好处说,西方现代建筑的引
入,推动了中国建筑的发展;从负面来讲,我们的建筑理念一直为西方所裹挟,在跨文化对话中“失语”,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学者、建筑师以至政府官员,在反思的基础上,倡导过“民族形式”、“中国风格”等等,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理论体系作支撑,只是以形式语言反形式语言,以民粹主义反外来文化,其结果,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最后无疾而终。因此,建构自己哲学和美学思想体系、以支撑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那如何来建构这样一个理论体系?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中国文化更新的希望,就在于深入理解西方思想的来龙去脉,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自己”〔乐黛云,(法)阿兰·李比雄〕据此,我们需要首先来了解一下西方现当代建筑的哲学和美学背景。
在西方,“20世纪是语言哲学的天下”。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德里达说“文本之外无他物”,卡尔纳普则干脆把哲学归结为句法研究、语义分析。特别是近十几年“数字语言”的出现似乎更加确立了“语言哲学”在西方的“统领地位”(以上参见李泽厚:《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了解了西方这样的哲学背景,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西方现当代建筑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语言"的天下?耳熟能详的像“符号”、“原型”、“模式语言”、“空间句法”、“形式建构”,以至最新的“参数化语言”、“非线性语言”等。事实上,这些建筑“语言”都可以看作是西方语言哲学的滥觞。通过学术交流,这些“语言”也已经成了很多中国建筑师在创作中最常用到的词语。
内容索引:
6代序
15设计作品选
16南京博物院改扩建工程
52龙泉青瓷博物馆
70中国海盐博物馆
86宁夏大剧院
112中国港口博物馆
122相潭城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
136湖州南浔行玫中心
146湖南昭山两型发展中心
164杭州城市芯宇住宅小☒
175杭州钱江金融城概念方案
190西安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概念方案
200温岭博物馆
210苏州越城遗址博物馆
218山西太原晋阳新城展示馆概念方案
222苏步青纪念馆
230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B组团
236厦门悦海湾酒店
248上海杉杉控股总部大楼
254无锡锡东新城文化中心概念方案
262湛江文化艺术中心方案
282作品年表(2009-2014)
287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