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 207-2014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附件大小:10.57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规范
分享会员:
分享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tating extrusion cast-in-situ pile
DBJ50/T-207-2014
主编单位: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卓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施行日期:2015年3月1日
2014重庆

DBJ50/T 207,DBJ50/T 207-2014,技术规程,旋转挤压灌注桩,DBJ50/T 207-2014 旋转挤压灌注桩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的狡术经济政策,规范旋转挤压灌桩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中的旋转挤压灌注桩的勘察、设计、施工及险收。
1.0.3旋转挤压灌注桩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场地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等因素,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优化设计、节约资源,强化施工质
量控制与管理。

1.0.4旋转挤压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旋转挤压灌注桩rotating extrusion cast-in-situ pile
由螺杆桩机钻具旋转挤压土体成孔、管内连续泵送混凝土成桩形成的现浇混凝土桩。
2.1.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ultimate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承载力。
2.1.3极限侧阻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
相应于柱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4极限端阻力标准值standard value of ultimate tip 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2.1.5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2.1.6复合地基composite ground,.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2.1.7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8褥垫层cushion
指设置于基础和复合地基之间用以调整桩土应力比、诚小桩土不均匀沉降的传力层。
2.1.9同步技术synchronous technique
钻具每旋转一周,钻具向上或向下的相应位移为一个螺距时,形成的桩孔或桩为螺纹状。
2.1.10非同步技术unsynchronous technique
钻具旋转数周,钻具向上或向下的相应位移为大于或小于一
个螺距时,形成的桩孔或桩为圆柱状。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旋转挤压灌注桩不受地下水的限制,适用于回填土、黏性土、粉土、黄土、砂土、砾砂、角砾、圆砾、碎石、粒径小于500mm的颗粒且含量小于或等于80%的卵石、全风化岩和强风化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小于或等于20MPa的中风化岩等岩土层。
3.1.2旋转挤压灌注桩适用于桩基础的基桩、复合桩基的基桩和复合地基的增强体等各种基础工程。
3.1.3易出现挤土负效应的深厚淤泥质饱和黏土中施工时,可采取跳桩施工等措施来消除挤土负效应。
3.1.4在工程桩施工前,应进行成孔、成桩和静载荷试验,确定设计及施工控制指标。
3.1.5旋转挤压灌注桩施工中必须采用满足技术指标的专用成桩设备。
3.1.6旋转挤压灌注桩运用于复合地基的增强体时,桩身可不
配钢筋或在桩身上部配置4长的构造钢筋笼。
3.1.7旋转挤压灌注桩基础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3.2桩身构造
3.2.1旋转挤压灌注桩桩身为等截面体。
3.2.2旋转挤压灌注桩桩径一般为400mm~800mm。
3.2.3旋转挤压灌注桩桩长应满足承载力设计和长细比要求。
3.2.4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柱端全断面进人持力层的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秒土不宜小于1.5d,碎
石类土和强风化岩层不宜小于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
下便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d。
3.2.5当桩端嵌岩时,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柱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人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应小于0.2m。
3.2.6旋转挤压灌注桩钢筋笼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筋率: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柱取高值):对于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且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
2配筋长度:
1)作为端承型桩使用时,沿桩身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2)作为摩擦型桩使用时,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
3)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且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2d~3d;
4)受负摩阻力的桩、因先成桩后开挖基坑而随地基土回瑣的桩,其配筋长度应穿过软弱土层,且进人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于2d~3d;
5)抗拔桩应等截面或变截面通长配筋。
3对于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应小于8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主筋不应少于6Φ10:纵向主筋应沿桩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应小于60mm。
4箍筋应采用螺旋式,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
3.2.7旋转挤压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
下列要求: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
2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2.8旋转挤压灌注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3.2.8的规定。4勘察
4.0.1旋转挤压灌注桩的详细勘察除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50021的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勘察点间距:
1)对于端承型桩(含嵌岩桩):主要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决定,宜为12~24m。当相邻两个勘察点揭露出的柱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层起伏较大、地层分布复杂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
2)对于摩擦型桩:宜按2035m布置勘察孔,但遇到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变化较大,或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3)深回填土、卵石土、岩溶、岩土界面坡率大于10%等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宜每柱设置勘探点。
2勘探深度
1)宜布置1/3~1/2的勘探孔为控制性孔。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3个控制性孔:设计等
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2个控制性孔。控制性孔应穿透桩端平面以下压缩厚度;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3~5倍桩身设计直径,且不得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
2)嵌岩桩的控制性钻孔应深人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3~5倍桩身设计直径,一般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3倍桩身设计直径。当持力层较薄时,应有部分钻孔钻穿持力岩层。在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溶槽、石笋等的分布情况,钻孔应钻穿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人稳定土层,进人深度应满足上述控制性钻孔和一般性钻孔的要求。
3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地层,均应采取不扰动试样进行室内试验或根据土质情况选用有效的原位测试方法进行原位测试,提供设计所需参数。
4现场场地条件与勘察报告出现明显差异时,应补充详细制察。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rrrrrrr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