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附件大小:0.69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其他规范
分享会员:rrrrrrr
分享时间:2022-08-07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27.010
F1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248-2020
医疗卫生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指南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guidance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 healthcare industry
2020-04-07发布2020-10-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实施、保持、评价和改进其能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指导建议。
本标准适用江西省医疗卫生行业中二级及以上医院和相当规模的医疗卫生单位、第三方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节能管理、节能评估和节能考核工作等,其他相关机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31能原管理体系要求
G/T29149公共机构能原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T36713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及GB/T2333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最高管里者top 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并控制医疗卫生单位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最高管理者有权在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授权并提供资源。
注2:若管理体系的范围仅覆盖医疗卫生单位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并控制医疗卫生单位该部分的人员。
注3:最高管理者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内控制医疗卫生单位。
【改写GWT23331术语和定义3.28】
4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
4.1总则
医疗卫生单位建立能原管理体系可包活但不限于下列工作:
a)最高管理者意识到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及评价对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重要性;
b)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及建立能源方针和目标,对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起到核心作用;
c)了解与能源相关的内外部因素,采取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对医疗卫生单位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d)开展能源评审,充分利用能源评审的结果,借助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和节能诊断等途径,是提高能源绩效的基础;
e)提供必要的资源、加强人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是建设能原管理体系的保障;
f)有效控制和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并对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是持续提高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绩效的途径。
4.2组织所处的环境
4.2.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彩响其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和改进能源绩效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国家或地方政府节能量要求、社会和文化环境需求、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设施设备技术进步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自身能源管理成熟度和文化、组织结构、人员能力、医疗服务使用功能、设备设施及信息系统、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因素。
4.2.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医疗卫生单位应确定与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了解其有关的需求和期望,如行业主管部门对节能目标(能耗定额)、行业主管部门对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及评价要求、患者等对能原使用的要求等。
4.2.3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4.2.3.1医疗卫生单位应考虑4.2.1和4.2.2确定能原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适用范围。
4.2.3.2界定能源管理体系范时,应明确医疗卫生单位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功能等。能原管理体系的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能源使用管理和后勒动力服务等。当能源管理体系包括多个运营场所(如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时,应确保其具有明晰的边界和独立区域或独立系统实施能源核算的条件。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
4.2.3.3医疗卫生单位在其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需综合考忠其所属建筑的空调系统(采暖、通风、空气潤节)、供热系统(生活热水和消毒蒸汽等)、照明系统、动力系统、消防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医疗及检验设备、办公设备及其他特殊用能系统或设备形式:明确各能原供应及消耗的边界条件。
4.3领导作用
4.3.1领导作用和承诺
在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有效性方而,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保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确保建立能源方针(4.3.2)、目标和能源指标(4.4.2),并与医疗卫生单位的战路方向一致;
c)确保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服务过程;
d)确保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得以批准和实施;
e)确保提供能原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f)就有效的能源管理和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g)确保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h)促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