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2/T 024-2021 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指南
附件大小:10.4MB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工程规范
分享会员:2Ru1
分享时间:2022-08-13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ICs93.010
CCS P04 DB4102
开封市地方标准
DB4102/T024-2021
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设计指南
2021-07-02发布2021-08-01实施
开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开封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相关内容的设计,用于指导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设计,部分内容可直接选用并指导施工。
本文件根据适用范围和技术措施分为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公园与广场,河湖水系及其他单项通用设施五部分内容。
本文件设计时所采用的设计参数、指标要求等需与《开封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结合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T51345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CJJ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TG/T D3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513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屋顶green roof
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指在高出地面而以上,周边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落台上由表层植物、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具有一定景观效应的绿化屋而。
3.2
雨水花园rain garden
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收集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降雨径流,种植灌木、花草,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滞留、渗滤、净化雨水,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
3.3
高位花坛high level parterre
一种在建筑周围设置,作为雨水净化装置来接纳、净化屋面雨水的海绵设施·
3.4
生态树池ecological tree pool
是树木生长的地下空间,多采用适合树木生长的专用配方土,底部设置有排水导管,可消纳其周边铺装地而产生的部分降雨径流,是生物滞留设施的一种。
3.5
雨水罐rainwater tank
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
3.6
调节塘regulating pond
也称干塘,主要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一般为地上散口式调节塘,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提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
3.7
湿塘et pond
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4编制内容
4.1一般规定
4.1.1本指南采用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技术措施,通过总体设计、海绵设施单项设计及设施组合等方面提供满足设计不同阶段和深度要求的内容。
4.1.2本指南主要对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设计导向、要点做出要求,具体各项设施的尺寸、材料等设计参数为建议值,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本指南及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实际取值。
4.2海绵城市建设分类
4.2.1建筑与小区☒
4.2.1.1建筑与小区屋面和路面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内,对径流雨水进行滞蓄、过滤、净化等处理后排放或回用。
4.2.1.2建筑屋而有条件建设为绿色屋顶,屋而雨水宜进行断接处理。
4.2.1.3人行荷载道路和停车位宜建设为透水路而结构。
4.2.2城市道路
4.2.2.1城市道路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道路分隔带或红线外绿地内,并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蓄、过滤、净化等处理后排放。
4.2.2.2高架道路雨水宜进行断接处理:人行荷载道路宜建设为透水路而结构。
4.2.3绿地、公园与广场
4.2.3.1绿地、公园与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生物滞留设施中。
4.2.3.2公园内建筑屋而有条件建设为绿色屋顶,屋而雨水宜进行断接处理,人行荷载道路宜建设为透水路而结构。
4.2.4河湖水系
4.2.4.1河湖水系作为海绵城市的最终蓄水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注重保护水体、控制水而率:同时,在河湖水系治理中,应注重生态修复,保护水环境。
4.2.4.2水系岸线宜建设为生态岸线。
4.3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4.3.1源头减排设施
4.3.1.1源头减排设施应有利于雨水就近入渗、调蓄或收集利用降低雨水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控制径流污染。
4.3.1.2源头减排设施包括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和排放,通过各类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实现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