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004.2-2014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

附件大小:8.75MB
附件格式:1个直链文件,格式为pdf
所属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上传会员: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GB/T 31004.2-2014,GBT31004,声学,现场测量,隔声声强法测量,GB/T 31004.2-2014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

前 言

GB/T 31004《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实验室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

-第3部分∶低频段的实验室测量。

本部分为GB/T3100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5186-2∶2003《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 第2部分∶现场测量》。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云南省设计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越喆、吴硕贤、蔡阳生、孙海涛、谭华、吕亚东、刘碧龙、李家泉。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声强法测量第2部分∶现场测量

1 范围1.1 概述

GB/T 31004的本部分规定了用声强法现场测量墙、楼板、门、窗和小建筑构件隔声性能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存在侧向传声情况的现场测量,可以提供声功率数据以用于侧向传声的诊断分析,或者测量侧向隔声参数。

GB/T 31004.1 用于没有或者只有极小侧向传声的实验室测量。本部分可用于不满足GB/T 31004.1要求的实验室测量。GB/T 31004.3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低频测量。

本部分还描述了侧向传声对使用规定的方法进行隔声测量的影响,以及声强测量如何用于∶————某一建筑构件的隔声的现场测量与抑制侧向传声的实验室测量值(即∶GB/T19889.3)的对比;————判定各部分建筑构件的隔声贡献;

————测量一个或多个传声路径的侧向隔声量(以验证预测模型,如∶EN 12354-1)。

本方法给出的空气声隔声量数值与频率有关。这些数值可以根据GB/T50121—2005转换成单值量,对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进行评价。1.2 准确度

当分别测量单个小或大的建筑构件时,本方法的复现性和GB/T19889.10—2006和GB/T19889.4—2005一样,甚至优于这两者。

注1∶如果使用本部分规定的方法测得的隔声参数与用GB/T19889规定的传统混响室法的结果对比,应在两种方

法间引入一个修正项,以反映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偏差。该项在附录A中给出。

注2∶本部分的准确度及其与根据GB/T19889.3—2005以及GB/T19889.4—2005等方法测定的隔声参数的关系

在附录B中给出。

注3∶侧向传声在附录C中讨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173—2010 电声学 声校准器(IEC 60942∶2003,IDT)

GB/T17561—1998 声强测量仪 用声压传声器对测量(IEC61043∶1993,IDT)

GB/T19889.3—2005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3部分∶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ISO140-3∶1995,IDT)

GB/T19889.4—2005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ISO140-4∶1998,IDT)

GB/T19889.10—2006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0部分∶小建筑构件空气声隔声的实验室测量(ISO140-10∶1991,IDT)

ISO717-1∶1996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的隔音测定 第1部分∶空气声隔音(Acoustics—Rating

目 次

前言 …………………………………………………………………………………………………………… Ⅲ

1 范围 ……………………………………………………………………………………………………… 1

1.1 概述 ………………………………………………………………………………………………… 1

1.2 准确度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测量设备 ………………………………………………………………………………………………… 6

4.1 概述 ………………………………………………………………………………………………… 6

4.2 校准 …………………………………………………………………………………………………… 6

5 测试安排 …………………………………………………………………………………………………… 6

5.1 选择声源室和接收室 ………………………………………………………………………………… 6

5.2 安装条件 ……………………………………………………………………………………………… 7

6 测试步骤 …………………………………………………………………………………………………… 7

6.1 概述 …………………………………………………………………………………………………… 7

6.2 声场的产生 …………………………………………………………………………………………… 7

6.3 声源室平均声压级的测量 …………………………………………………………………………… 7

6.4 接收室合适性的初步检测 …………………………………………………………………………… 7

6.5 接收室侧的平均声强级测量 ………………………………………………………………………… 7

6.6 多子面和多扬声器位置测量结果综合 …………………………………………………………… 10

6.7 背景噪声 ……………………………………………………………………………………………… 11

6.8 测量频率范围……………………………………………………………………………………… 11

6.9 测量的量值…………………………………………………………………………………………… 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修正项 K。………………………………………………………………………… 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估计和偏差 ……………………………………………………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侧向传声的测量及其影响 ………………………………………………………… 17

参考文献 ……………………………………………………………………………………………………… 20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古德
我的头像土木圣经9.9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