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绿岸工程实施效果评估 技术指南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二二二年十一月 前言 河流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其健康动态已经成为区域和城市 可持续发展的焦点。河流是城市景观的线性要素,是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 及文化、旅游和休闲游憩活动空间。重庆市主城中心城区及主城新区的河流 网络体系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响应全国黑臭水体治 理示范城市要求,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还给老百姓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的美好愿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 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结合“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 划”,2018年12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重庆市主城区“清 水绿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渝府办(2018)27号),启动了黑臭水体治理 2.0版本,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推进全流域水体整治,提升水质,修 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把黑臭水体变成市民喜爱的亲水空间。 为进一步评估“清水绿岸”工程实施效果,巩固“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作成 效,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优化城市水生态系统,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 障,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在全面收集“清水绿岸”涉及河流相关资料,在摸清城市河流水体及岸 线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方面的先进 经验,充分咨询业内专家意见,同时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市民最直观的感受 和最关切的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结合清水系统建设和 生态绿岸建设,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多角度提出清水绿岸 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估方法,形成了科学、系统、可量化的清水 绿岸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技术指南。 本指南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景观与生 态修复研究团队编制并负责技术解释。 目录 1总则 1.1使用范围及使用说明 .2评估原则 1.3评估技术流程 2评估指标体系 2.1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2.2径污比(选测指标) 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选测指标) 2.4水质优劣程度 2.5河流纵向连通指数 2.6河道固化指数 2.7河流底质质量 28河道蜿蜒度 29河道生境多样性 .10河岸带宽度指数 .11河岸带固化指 2.12 河岸带稳定性 河岸植被带宽度指数 2.13 .14河岸带植被连续性 15河岸带违规开发利用指数 .16防洪达标率(选测指标) .17河岸植物多样性 2.18河岸鸟类多样性 2.19公众满意度 3清水绿岸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方法 ...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DL/T 2814-2024 电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评价指南.pdf
-
NY/T 4197.5-2022 微生物农药 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第5部分:蜜蜂(正式版).pdf
-
《城镇智慧水务技术指南》解读.pdf
-
RB/T 151-2016 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pdf
-
T/CECS 20015-2024 城镇供水水质检测移动实验室应用技术指南 .pdf
-
GB/T 45997-2025 科技成果五元价值评估指南.pdf
-
NY/T 4650-2025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指南.pdf
-
城市黑臭水体、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pdf
-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指南2-0版报告.pdf
-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指南1-0版.pdf
-
T/HAEPCI 49-2024 南方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指南.pdf
-
T/CTS 26-2024 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通行安全评价指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