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地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pdf

云贵,北京宪章,安徽,建筑,建筑设计,模板工程,窑居,绿色建筑,黄土高原,学术文献
文档页数:2
文档大小:215.31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学术文献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安徽建筑 2011年第1期(总176期) 借鉴地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 Reference to Green Building Design of Regional Technology 胡肖辉(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地方价值观的可变性,绿色建筑的设计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具有地成特色的绿色建筑是建筑本 土化创作的一种科学的表现形式.在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只有尊重地城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发摇本土文化中合理科学的地城技术并将之和现代设 计手段加以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特色和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地城技术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11)01-0017-02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原生建筑的绿色技术萌芽.例如在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 草顶的穴居成为黄河流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以现代生态环境观念全面审视以往 首要原因在于地域环境因素.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 建筑理念后,逐渐提炼出来的.18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开始的 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适合挖做 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生产力飞速提升,经济 洞穴;竖穴上覆盖的草顶留有通气口与穴居入口通道一起形成 迅速增长,但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地球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 对流气流,有助于通风;地面己经使用原始的石灰涂抹防避蚊 的持续恶化,直接危及到人类的存亡.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虫.与北方流行的穴居方式不同,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和 绿色运动,有力地推动了建筑界有关节能建筑、生土建筑、生态 多山密林的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孕育出云贵、百越等南方民族 建筑等“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 “构木为巢”的居住模式.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 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 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 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可以说巢居是我们祖先在适应 这一定义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与承 环境上的又一创造. 认,绿色文化正式诞生.1993年,国际建协提出了“为持久的未 早期的人类住居建筑在自然环境和文化宗教等人文环境 来而设计”的口号.1999年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又提出了“建 的影响下,发展演变成多姿多彩的建筑类型和形式.原生绿色 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新建筑与城镇住区的构思、设计纳人 建筑的地域技术也在漫长的农业文明中,根据各自所处的地域 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以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环境一点点的成长为相对...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十年老网站,真实资源!
高速直链,非网盘分享!浏览器直接下载、拒绝套路!
本站已在工信部及公安备案,真实可信!
手机扫码一键登录、无需填写资料及验证,支持QQ/微信/微博(建议QQ,支持手机快捷登录)
①升级会员方法:一键登录后->用户中心(右上角)->升级会员菜单
②注册登录、单独下载/升级会员、下载失败处理等任何问题,请加客服微信
不会操作?点此查看“会员注册登录方法”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