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33.180.01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2619-2013 架空通信电缆物防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physical protective products for overheadmunication cable 2013-10-17发布 2014-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D/T 2619-2013 目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YD/T2619-2013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兴市中联通讯器材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繁昌县天和机械有 限公司、嘉兴市华瑞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建华、陈欣、鲁春丛、周波、邢美春、吴欣生、马泽文、俞保平、刘加平。
Ⅱ
YD/T2619-2013 架空通信电缆物防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通信电缆物防产品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架空通信电缆物防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D/T206.1-1997架空通信线路铁件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架空通信电缆物防产品PhysicalProtectiveProductsforOverheadCommunicationCable 自承式电缆护套、钢绞线电缆护套、钢绞线护套、防护夹、限位夹的总称。
3.2 自承式电缆护套ProtectiveSleeveforSelf-SupportingCable 一种钢制保护套,由上套和下套组成,安装于电杆两侧架空自承式电缆上。
3.3 钢绞线电缆护套ProtectiveSleeveforSteelStrandCable 一种钢制保护套,由上套和下套组成,安装于电杆两侧架空钢绞线电缆上。
3.4 钢绞线护套ProtectiveSleeveforSteelStrand 一种钢制保护套,由上套和下套组成,安装于电杆两侧架空钢绞线上。
3.5 防护夹ProtectiveClamp 一种钢制夹紧装置,可同时夹紧架空钢绞线及电缆,安装于电杆两侧架空钢绞线电缆上。
3.6 限位夹LimitClamp 一种钢制夹紧装置,安装于钢绞线电缆护套外侧,可限制钢绞线电缆护套的移动。
4技术要求 4.1架空通信电缆物防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4.2 材料和外观要求
YD/T2619-2013 4.2.1产品的材料应采用碳素结构钢Q235F或Q235。
4.2.2产品的外观不允许有裂纹,允许有不超过材料允许公差的凹痕和不大于0.2mm的毛刺。
4.3性能要求 4.3.1钢绞线护套经双面剪切时的剪切力F≥50kN。
4.3.2防护夹经双面剪切时的剪切力F≥20kN。
4.3.3防护夹同时夹紧钢绞线和电缆时的滑脱拉力F≥0.9kN。
4.3.4自承式电缆护套、钢绞线电缆护套、钢绞线护套的上套和下套安装成整体后,只能从两端分离。
4.3.5防护夹及限位夹紧固螺钉的安装和拆卸,应用专用配套工具。
4.4尺寸要求 4.4.1自承式电缆护套尺寸:长度≥1500mm,宽度≥33mm,高度≥37mm。
4.4.2钢绞线电缆护套尺寸:长度≥3000mm,宽度≥60mm,高度≥60mm。
4.4.3钢绞线护套尺寸:长度≥1500mm,宽度≥21mm,高度≥23mm。
4.5耐腐蚀性能 4.5.1产品应采用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应牢固地附着在工件表面上,不得有气泡、起皮、开裂、针孔和 缺锌现象。
在安装、连接和有配合的部位,不应有突起的锌渣和锌瘤。
4.5.2产品镀锌层表面应能通过硫酸铜浸蚀试验4次,每次1min。
试验后的工作表面不得出现擦洗不 掉的红色金属铜的沉积物。
4.5.3产品镀锌层厚度应不低于65μm(相应的锌附着量不低于460g/m²)。
4.5.4产品镀锌层应与基体金属结合牢固,经锤击试验后,镀锌层不剥离、不凸起。
5试验方法 5.1材料:检查该批产品材料的制造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保证书。
5.2外观:以目力及线性测量工具检查。
5.3性能 5.3.1按图1剪切试验所示方法,测试自承式电缆护套双面剪切时的剪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