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缆索承重桥梁的设计过程中,长期以来分析问题起普主要 作用.于是在开发新的计算方法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从 而大量在这一领域内的科学著作曾致力于这类分析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最近20年内,电子计算机的很大发展已经显著改变 了这种情况,议致能够应用为任意空间结构承受静载和动载所编 制的通用结构程序来细致分析缆索承重桥梁的日子已经在望. 所以,对于以前专门用来分析缆索承重桥梁的分析方法的详 细说明,不出几年一定会变成多余的了. 鉴于此,作者在本著作内决定致力于缆索承重桥梁的结构组 合上.促使这样做的另一原因是:由子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而消除 了分析上所受的限制,这就在缆索承重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增加了 结构组合的重要性. 在过去,数值计算所能完成的程度,受到计算尺和机械式计 算机容量的限制,分析工作曾要求深入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因为 只有在弄清了承重体系内重要作用和非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作出了 必要的简化,才能导致满意的结果.同时,还要具有在不同能 的结构体系内作出选择的足够的基础知识. 目前,几乎不受限制的电子计算机容量,意味着人们能够在 不需要深入理解结构受力性能或效能的情况下来分析很复杂的结 构体系.鉴于计算机本身不会对效能差的结构体系作出有利的修 改,这就会导致接受不适宜的结构体系. 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一般是在结构组合比分析更重 要的早期阶段作出的.然而,在这一阶段,对于结构组合必须辅 以可确定不同结构类型的数量的简分析法. 在初步设计阶段所要求的简易分析法,并不是电子计算机盛 1 行以前曾应用的近似方法,而是一些简单得(且不太精确)的 方法.对此只需考虑少数儿种荷载情形和承重体系主要作用. 本书中所包含的简易分析法,可用来给出供计算机初次运算 的实际输入数据,从而可确定初步的数量估值.进面,签于相对 值一般比绝对值更精确,这类分析法就可用子不同结构体系间的 初步比较. 面且,书中的某些简易分析法主要用来阐明结构构件的受力 性能和数景的变化,而并不构成实际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本书的手稿是在1980年春至1982年夏期间写成的. 正文的主要部分是1981年春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渡过的 休假学期内完成的,其余部分以及全部插图和照片都是在丹麦技 术大学结构工程系准备的. 在完成此手稿的过程中曾得到结构工程系多位教职工的帮 助,对于他们的出色工作和热情支持特别应提到下列人员:苏珊 克耶加特尼尔森夫人(打字)、埃斯特玛登丝夫人(绘图)、安 纳梅脱特兰德丝小姐(绘图)、本奈雷斯登先生(绘图和复印) 和克里斯蒂安勃拉姆森先生(摄影工作).在系外,卡伦吉姆辛 夫人在阅读手稿的校样中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最后,作者要对为编写本书的任务表示赞同态度的丹麦技术 大学结构工程系行政部门表示感谢,承担这一工作不可避免地彩 响了系内用于其他活动的时间. 尼尔斯了吉辛 丹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