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pdf
附件大小:0附件格式:该资料涉嫌违规,已删除!
所属分类:未分类资料
上传会员:匿名用户
上传时间:
最后更新:
资源简介/截图:
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连之伟主编 连之伟张寅平陈宝明曹登祥编 孙德兴主审 中图建筑工业版杜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连之伟主编,一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1.9 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 教材 ISBN7-112-04639.4 I 热Ⅱ.连Ⅲ.传热传质学-高等学校-教材 V.TK1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1)第061166号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是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 主干课之一.本书即是按煎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共分六章: 绪论、热质交换过程、相变热质交换原理、空气热质处理方法、其它形式 的热质交换、热质交换设备等.本书在强调原理、加强基础的同时,注意 十中 与实际工程结合. 本书亦可供其它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间时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和自学者参考. 前 言 为了适应国家新的学科目录,建设部于1997年6月成立了“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教 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组.相应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也进行了这 方面的教学改革研讨.在本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与支持下,本着加强基础,提 高学生能力的原则,新增加了三门专业基础与专业理论课,“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即是 其中之一. 该课程是将专业中的《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供暖工程》、《区域供 热》、《工业通风》、《空气调节》、《空调用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和《燃气燃 烧》等课程中牵涉到流体热质交换原理及相应设备的内容抽出,经综合整理、充实加工而 形成的一门课程,它以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及质量传输共同构成的传输理论(T'ransport Theory)为基础,重点研究发生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中的热质交换原理及相应的设备热工计 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本课程是创造建筑室内环境所用热质交换方法的理论知识与设备知识同时 兼顾的一门主干专业理论课,起着联接本专业基础课与技术课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大纲经过众多学校相关教师多次讨论,三易其稿而定,它将以 往分散在多门专业课中的热质交换现象及其相应设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讨论热质交 换现象同时产生的过程,使之在理论上系统化,然后再将理论应用于具体设备. 本书第1章及第5、6章部分内容由上海交通大学连之伟教授执笔,第3章及第4、6 章部分内容由清华大学张寅平教授执笔,第2章及第4章部分内容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陈 宝明教授执笔,第5、6章部分内容由重庆大学曹登祥教授执笔.全书由连之伟主编,哈 尔滨工业大学孙德兴教投主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全国各有关院校本专业教师的热情帮助,提出了许多宝贵 意见.同时,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委员对本书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