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0756-1999 进出口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显微投影仪法 Method of quantiative analysis for bast/cotton blended textiles by the projection microscope for import and export 1999-05-05发布 1999-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 行业标准 进出口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显微投影仪法 SN/T 0756-1999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 话: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 不得 ¥ 开本880×12301/16 印张3/4字数15千字 1999年8月第一版 1999年8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2000 ¥ 书号:-12666定价8.00元
SN/T0756-1999 前 言 本标准参照美国纺织化学协会试验方法(AATCC-20A-1981)《纤维定量分析方法中显微镜分析 法》的原理,但在制样方面作了改进,并改用纤维切片器,使每根纤维的长短一样,以便在计算中约去长 度;在计数和测量方面增加检测根数,在计算中采用修正系数,保证检测结果科学有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湖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卫华、瞿飞燕、包洪岚、姚重涛、游先洪。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进出口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 SN/T 0756-1999 显微投影仪法 Method ofquantiative analysis for bast/cotton blended textiles by the projection microscope for import and expor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麻/棉混纺产品中纤维定量分析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口苎麻、亚麻、罗布麻、大麻与棉混纺纱、织物及制成品的纤维定量分析。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FZ/T01057.3-1999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显微镜观察方法 3原理 本标准将麻棉混纺纱制成载玻片,放在显微投影仪下面观察和分别计数混纺的二种纤维的数量,即 二种纤维的根数,再分别测量出二种纤维各自的直径,并计算出这些直径平方的平均值,然后分别换算 成二种纤维各自的截面积,计算出各自的混纺比。
4仪器、器具和试剂 4.1显微投影仪 4.1.1载物台装有能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移动的位移装置。
4.1.2物镜和目镜的投影放大倍数为500倍。
4.2印有放大500倍刻度的楔尺。
4.3.显微镜测微尺,分度为0.01mm。
4.4纤维切片器,可将纤维切成0.2mm~0.4mm长度。
4.5载玻片、盖玻片,分析针。
4.6麻棉鉴别剂。
4.7液体石蜡。
4.8次氯酸钠、二甲基甲酰胺。
5抽样 抽样需对全批有代表性,抽样数量应足够供试验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1999-05-05批准 1999-08-01实施 1
SN/T0756-1999 6试样的制备 6.1纱线 从抽取的纱筒,纱绞或小筒上,离纱端2m处开始取0.2m左右长的纱样20根以上,从中剪断分成 二份,一份为试样,另一份为备样。
6.2机织物 距布边10cm以上按梯形法取10cm×5cm样品三块并标明经纬向,从中间剪断分成二份方形样 品,一份为试样,一份为备样。
在三块试样上平均抽取纱线共20根以上,抽取的经纬纱线根数比例应与 织物的经纬密度比例相同。
6.3针织物 将针织物拆成纱线后,按6.1操作。
7试样前处理 7.1退浆:上过浆的试样,按GB/T2910规定退浆。
7.2退色:在显微投影仪下难以清晰辨别的深色试样,要进行退色处理。
将试样放入具塞三角烧瓶中, 按浴比1:100加入1mol/L次氯酸钠、二甲基甲酰胺或其他适当助剂,然后放入沸水浴中处理20min 后,用热水清洗,烘干备用。
7.3着色:本色试样用麻/棉鉴别剂着色,以提高纤维分辨能力。
8试验程序 8.1制作载玻片 8.1.1载玻片的制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