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3178-2012 榛子东部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榛子,高渊,其他规范
文档页数:11
文档大小:665.65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其他规范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3178—2012 榛子东部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nisogramma anomala(Peck)E.Muller 2012-05-07发布 2012-11-16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3178-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EPPO标准PM7/90(1). 本标准与EPPO标准PM7/90(1)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差异性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增加引用了SN/T2122(见6.1); 增加引用了SN/T1157(见6.1). 一前言增加了本标准制定依据、归口部门、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原因为GB/T1.1一2009 要求. 一修改了“第1章范围”,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来自榛子东部枯萎病疫区的榛属(Corylus spp.) 苗木的检疫和榛子东部枯萎病菌的鉴定,原因为增强可操作性. ——增加了“3.2检疫鉴定依据”,规定榛子东部枯萎病菌的形态、为害症状、培养性状、寄主范围、 传播途径等特征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要求. 一增加了“4仪器设备、用具、试剂和培养基”,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一修改了“5.2.2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增加了制片方法和与近似种榉树枝干枯萎病菌(A.v- gultorum)的形态特征区别,原因为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 一修改了“5.2.3分离培养性状”,修改了榛子东部枯萎病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原因为增强标准 的可操作性. 一一增加了“6结果判定”,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要求. 一增加了“7样品保存”,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要求. 一一增加了“8菌种保存”,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要求. 一增加了“附录(资料性附录)榛子东部枯萎病的分布、寄主、传播途径、症状及生物学特性”, 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增加了“附录(资料性附录)榛子东部枯萎病的形态特征图”,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增加了“附录D(资料性附录)变形孢壳属(Anisogramma)两近似种鉴定特征比较”,原因为 增强标准可操作性. 一删除了“附录E(资料性附录)主要参考文献”,原因为引用了其他支持性科技文献. 一删除了“1引言”,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删除了“4.2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的说明”.原因为其无实质技术内容. 一删除了“5试剂和培养基”,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 一删除了“6报告和记录”,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删除了“7更进一步的信息来源”,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删除了“8致谢”,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删除了“附录榛子东部枯菱病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一删除了“附录培养性状”,原因为标准结构调整.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詹国辉、陈凤毛、安榆林、樊新华、高渊、印毅、胡斌华、陈云芳、庄鸣娟. I SN/T3178-2012 榛子东部枯萎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榛树(Corylus spp.)苗木上的榛子东部枯萎病菌[Anisogramma anomala(...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