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部标准 QJ/Z174-86 铝合金化学铣切溶液分析方法 1986一09一01发布 1987一03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业部部标准 QJ/Z174-86 铝合金化学铣切溶液分析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铝合金化学铣切溶液分析的一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铝合金碱性化学铣切 溶液的分析. 1溶液分析操作要求 1.1取样: 取样时,应将化学铣切溶液加热到工作温度,液面达到规定的高度,并充分搅拌均匀, 待停止搅拌后,再用洗净的长玻璃管从化铣槽的多处分别取样,然后混合均匀,所取试样经 趁热过滤后,迅速转入分析步骤. 1.2试剂、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按QJ1Z78一82《金属镀复溶液分析的一般要 求》的规定. 2碱化学铣切溶液分析方法 2.1成份 游离氢氧化钠 200~250克/升 铝(以A13计) 6~100克/升 Na2S2O35H2O(配方三增加此项分析) 20~50克/升 2.2游离氢氧化钠的分析 2.2.1方法要点 采用在酚酞指示下以盐酸中和滴定的方法.但槽液碱性很强,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使一部 分氢氧化钠变为碳酸钠,为此可加氯化锁消除干扰.另外用酚酞作指示剂时,铝盐水解也消 耗盐酸,故应减去这部分消耗量,其反应式为: Na2CO3BaC12=BaCO3↓2NaC1 NaOHHCI=NaC1H2O NaA1O2HC1H2O=NaC1A1(OH)s↓ 2.2.2试剂 盐酸: 0.1N标准溶液 氯化钡: 10%溶液 酚酚指示剂: 0.5%乙醇溶液 2.2.3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吸5毫升化铣液于100毫升容量瓶中,用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 航天工业部1986一09一01发布 1987一03一01实施 1 QJ/Z174-86 匀,此液为A. 用移液管从A液中吸收5毫升于300毫升锥形瓶中,加80毫升经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加 10毫升氯化钡溶液,2滴酚酞指示剂,摇匀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为终点. 2.2.4计算 NaOH(克/升 )= 〔N1V1-(M1V2一M2V3)〕X40 5 V.×100 式中:N1一一盐酸标准溶液当量浓度; V1一盐酸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毫升); V2一EDTA加入的体积(毫升); M1一一EDTA的摩尔浓度; M2一醋酸锌的摩尔浓度; V3一一醋酸锌消耗的体积(毫升); V.一稀释前取样体积(毫升). 2.3铝含量(以A13计) 2.3.1方法要点: 在弱酸介质中,并在煮沸情况下,A13能与EDTA定量络合,因此在试液中加入过量 的EDTA经加热煮沸与A13完全络合后,用醋酸锌回滴的方法,其反应式为: A13H2Y2-A1Y-2H- Zn2H2Y2-ZnY2-2H Zn2XO(黄)ZnxO2(红) 2.3.2试剂: EDTA: 0.05M标准溶液; 醋酸锌: 0.05M标准溶液; 二甲酚橙指示剂: 0.2%溶液; 盐酸: 1N或1:1;0.1N 缓冲溶液: PH=5.4; 六次甲基四安: 固体. 2.3.3分析步骤: 用移液管吸收2.2.3节中的A液5毫升于300毫升的锥形瓶中,加1滴酚酥指示剂,以 1:1盐酸(或1N)中和至粉红色,再以0.1N盐酸中和至无色.准确加入20~25毫升 EDTA标准溶液(视A3含量多少而定),加水70毫升,缓冲溶液10毫升.加热微沸10分 钟.冷却至高温后,加1克六次甲基四胺及数滴二甲酚橙指示剂,以醋酸锌标准溶液滴定至 出现红色为终点. 2.3.4计算: A13(克/升)= (...
推荐内容/By 图集吧
- HY/T 0319-2021 贝类 脂溶性海洋生物毒素的检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pdf
- GB/T 44147-2024 液相色谱与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性能测试方法.pdf
- GB/T 20975.37-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37部分:铌含量的测定.pdf
- GB/T 20975.19-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pdf
- GB/T 20975.15-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pdf
- GB/T 20975.4-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pdf
- GB/T 23762-2020 光催化材料水溶液净化性能测试方法.pdf
- GB/T 39701-2020 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限量及检验方法.pdf
- GB/T 40342-2021 钢丝热镀锌铝合金镀层中铝含量的测定.pdf
- YS/T 1604-2023 钼酸铵化学分析方法 钼含量的测定 钼酸铅重量法.pdf
- GB/T 40175.3-2021 纺织品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有机磷类农药(酶联免疫法).pdf
- GB/T 40175.2-2021 纺织品 生物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酶联免疫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