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HB5023-94 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 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1994一10一31发布 1995-01一01实施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标准 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 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HB5023-94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产品中钢制件渗氮、氮碳共渗渗层深度的测定.其它产品也可参照执 行. 2引用标准 GB9451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3术语 渗氮层深度:渗氮层包括化合物层(白亮层)和扩散层,其深度指从工件表面测至与基体组 织有明显的分界处或规定的界限硬度值处的垂直距离(用拉丁字母DN表示), 4试样切取与制备 4.1试样应从渗氮或氮碳共渗的零件上切取,允许采用与零件材料、处理条件、加工精度相 同,并经同炉渗氮或氮碳共渗的试样. 试样在渗氮前的待渗表而粗糙度-一般不大于Ra0.80um. 4.2切取试样时,不允许因温度过高而影响试样硬度和组织. 4.3在磨削和抛光试样过程中检测表面不允许过热、边缘倒角和剥落. 4.4检验部位应有代表性,检测面必须垂直于渗氮或氮碳共渗渗层. 5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5.1硬度法 5.1.1本标准采用维氏硬度,试验力规定为0.98N(0.1kgf)~2.94N(0.3kgf) 从试样表面 测至比其体维氏硬度值高50HV处的垂直距离为渗氮层深度. 在三倍左右渗氮层深度的距离处所测得的硬度值(至少取三点平均)作为实测的基体硬度 值. 5.1.2渗氮层深度DN以毫米计,取小数点后两位.例如0.30DN300HV0.2 表示界限硬度 值为300HV 试验力为1.96N(0.2kgf)时,渗氮层深度为0.30mm. 5.1.3测量步骤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4一10-31发布 1995-01-01实施 1 HB5023一94 5.1.3.1测量渗氮层深度应根据图纸要求,在指定的部位进行. 试样检测表面要求与硬度计试验台平行,并且经过磨光和抛光,在此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 施以避免检测表面过热或磨成圆角. 5.1.3.2硬度压痕应在指定宽度(W)为1.5mm的范围内,沿与表面垂直的一条或多条平行 线上进行(见图1).两相邻压痕间的距离(S)应不小于压痕对角线的2.5倍.从表面到各逐次 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差应不超过0.1mtm(例如d2一d1≤0.]mm) 测量表面到各压痕的积累 距离的精度为士25um 各压痕对角线的测量精度为士0.5um. 图1硬度压痕位置 除有关双方有特殊协议外,压痕一般应在0.98N(0.1kgf)~2.94N(0.3kgf)试验力下作 出,并用放大400倍左右的光学仪器测量.每个部位测量结果应绘制一条相对于表面距离的硬 度变化曲线. 根据上述绘制的每条曲线,分别测出从零件表面到硬度值比基体高50FV处的垂直距离. 如果两个数值的差小于或等于0.1mm 则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渗氮层深度;如果差值大于 0.1mm则应重复试验,直到确认试验没有问题后,如实给出试验数值. 5.1.3.3当渗氮层深度已大致确定时,可采用下述内插法作为常规渗氮层深度的测量方法. 在零件某一垂直面上,距表面d2和d1的距离处,至少各打五个压痕.d2和d1分别为小 于和大子确定的渗氮层深度(见图2),(dg一d1)值应不超过0.3mm. 渗氮层深度由下式给出: DN -dl (d2-d1)(H-HS) H-Ha 式中:HS—确定的硬度值; H、—d1处硬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2—...
推荐内容/By 规范库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
-
SN/T 4586-2016 出口食品中噻苯隆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
SN/T 4417-2016 常见食品过敏原可视芯片检测方法.pdf
-
SN/T 3147-2017 出口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pdf
-
MH/T 6138.1-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航空燃料 第1部分:通则.pdf
-
MH/T 6138.2-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航空燃料 第2部分:酯类和脂肪酸类加氢改质工艺生产的煤油组分.pdf
-
HY/T 0428-2024 碟管式反渗透膜袋.pdf
-
FZ/T 01154-2019 非织造布粘结牢度试验方法 .pdf
-
GB 23200.83-2016 食品中异稻瘟净残留量的检测方法.pdf
-
GB 23200.5-2016 除草剂残留量检测方法 第5部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 食品中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残留量.pdf
-
GB 23200.18-2016 蔬菜中非草隆等15种取代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pdf
-
GB 23200.26-2016 茶叶中9种有机杂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