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T 3022-2011 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像检测.pdf

民用航空
文档页数:9
文档大小:330.85KB
文档格式:pdf
文档分类:民用航空
上传会员:
上传日期:
最后更新:

ICS 19.100 H 26 备案号: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3022-2011 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像检测 Infrared thermography for posite ponent of aircraft 2011-03-01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
MH/T3022-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

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成都维修基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 科学技术研究院、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万忠、田裕鹏、周克印、张循、郑勇、姚红宇。

MH/T3022-2011 引言 红外热像检测是基于红外辐射原理,通过红外热像仪记录和观察被检测物表面的温度变化来检测 物体缺陷和损伤的无损检测方法。

红外热像检测集光电成像、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于一体,将检测 物表面温度分布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可用于飞机复合材料构件使用或修理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如分 层、脱粘、空洞、异物、积水等)的检测。

复合材料中的很多缺陷,其导热特性与材料本身存在明显差异。

当采用特定模式的热激励时,缺陷会影响热传导,导致表面温度分布异常,采用红外热像仪等传感装置 测量被检复合材料构件表面温度变化,通过专门的信号处理方法,借助于参考试件,可以对缺陷大小、埋 深及性质做出评价。

红外热像检测是无损检测方法之一,具有直观、快速、无污染、一次检测面积大等优点。

1993年,美 国无损检测学会(ASNT)将红外热像检测方法正式纳人无损检测人员认证体系。

2008年,美国宇航标 准NAS410修改时,在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中增加了热像和错位散斑干涉检测方法。

本标准参考了ASTME2582-07《航空应用中复合材料板及其维修区脉冲红外无损检测实施标 准》(英文版)和波音公司及空中客车公司的无损检测手册(NTM)手册。

MH/T3022-2011 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红外热像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红外热像法检测(以下简称热像检测)民用航空器复合材料构件近表面缺陷的要求 及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用红外热像法对民用航空器中复合材料构件(包括层压板、蜂窝结构及夹芯结构)及 板与支撑结构结合部位的分层、脱粘、空洞、异物和液体侵人等缺陷的检测。

本标准不适用于夹芯层损坏、夹芯层与另一面层板(远离检测设备)结合部位缺陷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604.9无损检测术语红外检测 GB/T20737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GB/T20737一2006,ISO/TS18173:2005,IDT) MH/T3001航空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术语和定义 GB/T20737和GB/T12604.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被认可的工程机构cognizantengineeringorganization 对要求红外热像检测的系统或零件负责设计或最终使用的公司、代理商或其他被授权的机构,包括 设计、材料、工艺、应力分析、无损检测或质量组织及其他相关的人员。

3.2 等效矩形equivalentrectangle 对一定的热异常区域,其四边与该区域相切且面积最小的的矩形,其参数用以反映该区域的特征。

4概述 4.1本标准的热像检测主要指采用闪光(脉冲)激励的主动热像检测,采用其他热激励方式或被动热像 检测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4.2在热像检测中,对复合材料构件进行热激励,构件表面温度发生变化。

如果内部存在缺陷,其热不连 续使表面局部温度变化产生异常,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构件表面的温度变化,分析出构件内部的缺陷。

4.3缺陷的可检测性与其大小、埋深以及缺陷与周围基体材料热性质的差异有关。

缺陷越大,越靠近 试件表面,与基体材料的热性质差别越大,越容易检测。

4.4影响缺陷可检测性的主要因素有表面发射率和反射率,数据采集频率,热激励,热像仪波长范围、 1
MH/T3022-2011 帧频、灵敏度、空间分辨率等。

4.5本标准适用于检测宽深比大于1的缺陷。

5一般要求 5.1人员资格 从事热像检测的人员应按MH/T3001的要求通过相应的资格鉴定与认证,或符合合同或采购单 中的规定。

5.2检测环境 5.2....

资源链接请先登录(扫码可直接登录、免注册)
①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如果您对本资料有版权申诉,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方式详见页脚)。
②由于网络或浏览器兼容性等问题导致下载失败,请加客服微信处理(详见下载弹窗提示),感谢理解。
③本资料由其他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数量等令人满意,若存在资料虚假不完整,请及时联系客服投诉处理。

投稿会员:匿名用户
我的头像

您必须才能评论!

手机扫码、免注册、直接登录

 注意:QQ登录支持手机端浏览器一键登录及扫码登录
微信仅支持手机扫码一键登录

账号密码登录(仅适用于原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