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52 ICS 65.15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2780-2016 哲罗鱼 Taimen 2016-06-14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278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佟广香、尹家胜、徐伟、张永泉、白庆利。
GB/T 32780--2016 哲罗鱼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1773)主要形态构造、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及检 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哲罗鱼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6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哲罗鱼(HuchotaimenPallas,1773)。
3.2别名 哲罗鲑。
3.3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形目(Salmoniformes),亚目(Salmondei),鲑科(Salmonidae),亚 科(Salmoninae),哲罗鱼属(Hucho)。
4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4.1.1外形 体修长稍侧扁,头平扁,吻略尖,口端位,上颌略较下颌突出,口裂大。
上颌骨呈游离状,向后延伸达 眼后缘之后。
体被椭圆形小鳞,侧线完全,位于体侧中位。
背鳍居中偏前,胸鳍小,腹鳍起于背鳍后。
背 鳍之后有一脂鳍。
尾鳍分叉较浅。
体背青灰色,腹部银白色。
幼鱼体侧有8条~9条横黑斑,随着生
GB/T 32780-2016 长,体长为35cm~40cm时消失,但部分个体仍隐约可见。
鱼头部和体侧有许多暗黑小斑点。
繁殖期 成熟雌雄鱼体从腹部到尾部,包括腹鳍和尾鳍均出现桔红色婚姻色。
哲罗鱼外形见图1。
图1哲罗鱼的外形图 4.1.2可量性状 对养殖条件下不同年龄组个体进行实测,其可量比例性状值见表1。
表1实测哲罗鱼可量性状比值 年 龄 项目 龄 0+ 1+ 2+ +$ 4+ 5+ 全长/体长 1.16±0.01 1.15±0.01 1.09±0.01 1.08±0.02 1.09±0.03 1.11±0.01 体长/体高 5.89±1.91 6.84±0.34 5.38±0.16 5.13±0.44 5.44±0.50 5.70±0.41 体长/头长 3.80±0.22 3.81±0.08 4.62±0.17 4.71±0.34 4.19±0.14 3.99±0.20 头长/吻长 2.32±0.14 3.43±0.17 3.04±0.16 3.13±0.22 3.99±0.30 3.71±0.16 头长/眼径 4.20±0.28 4.34±0.18 6.52±0.55 7.19±0.73 7.10±0.72 7.68±0.69 头长/眼间距 2.39±0.26 2.56±0.30 3.13±0.20 3.29±0.22 3.30±0.28 3.21±0.19 体长/尾柄长 8.11±0.44 7,84±0,42 8.22±0.76 7.3±0.48 7.81±0.45 7.59±0.42 4.1.3 可数性状 4.1.3.1鳃耙数 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9~18。
4.1.3.2背鳍鳍式和臀鳍鳍式 背鳍鳍式:D.ii~iv-9~13。
臀鳍鳍式:A.ii~iv-7~13。
4.1.3.3鳞式 25~39 鳞式:140
GB/T32780-2016 4.2内部构造特征 4.2.1 一室,前端弯曲,长圆柱形,直达肛门上方。
4.2.2齿 具口腔齿,上下颌骨、犁骨、聘骨均有弧形排列的锥状小齿,舌面也有2行锥状小齿。
4.2.3脊椎骨 脊椎骨数:63枚~81枚。
4.2.4腹膜 腹膜银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