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037-2016 阔鼻谷象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ulophilus oryzae (Gyllenhal) 2016-10-13发布 201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3037-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出人境检验检疫 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 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华、陈定虎、徐家文、魏春艳、叶芸、徐雪、王英超、陈乃中、张生芳。
GB/T33037-2016 阔鼻谷象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阔鼻谷象Caulophilusoryzae(Gyllenhal)的检测、饲养、标本制作和鉴定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阔鼻谷象的检疫和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体长body length 象虫的体长计算为从复眼的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不包括喙、鞘翅的端刺和突起的长度。
注:如果臀板超过鞘翅,则臀板计算在内。
2.2 基部和端部base and apex 以前胸背板和鞘翅之间的一条线为基础,离这条线近的一端称为基部,远的一端称为端部。
注:前胸背板的前端叫端部,后端叫基部,鞘翅的前端则叫基部,后端叫端部。
2.3 额forehead 头部两复眼之间的区域。
2.4 喙rostrum 由额向前延伸而成象鼻状或鸟喙状,末端具口器。
2.5 口上片epistoma 紧靠上唇的口缘或盾片。
2.6 行纹stria 鞘翅背面纵向排列的沟纹,包括成行的刻点。
2.7 行间interval 鞘翅上每相邻两条行纹之间的区域。
2.8 臀板pygidium 露出鞘翅外的体节,即可见的腹部末节背板。
2.9 外咽缝gular suture 外咽片两侧的沟,是次后头沟的延伸部,对称或在中央合并为一条。
GB/T 33037-2016 3阔鼻谷象基本信息 学名:Caulophilusoryzae(Gyllenhal)。
异名:Caulophilus latinasus;Rhyncolus oryzae Gyllenhal,1838;Rhyncolus lauri Gyllenhal,1838; Caulophilus sculpturatus Wollaston,1854;Caulophilus pinguis(Horn,1873)。
俗名:broad nosed granary weevil,broad nosed grain weevil,broad-nosed grain weevil,broadnosed granary weevil,broad-nosed granary weevil,broadnosed weevil,broad-nosed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阔鼻谷象属Caulophilus。
该虫以卵、幼虫、蛹及成虫随寄主植物远距离传播。
成虫具有迁飞性,可以迁飞到种植谷物的田块、 仓储谷物和其他植物上为害。
阔鼻谷象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根据阔鼻谷象的为害状,在检疫现场或发生疑似阔鼻谷象为害的田块,肉眼观察寄主果实,取得成 虫或幼虫样,幼虫饲养获得成虫,用显微镜观察,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鉴定。
5器材和试剂 5.1器材 可封口塑料袋、标签、培养皿、吸水纸、镊子、光照培养箱、饲养缸、小毛笔、指形管、纱布、冰箱、三角 纸剪刀、昆虫针、滴管、载玻片、盖玻片、体视显微镜。
5.2试剂 荷燕尔胶(用阿拉伯树胶30g:蒸馏水50mL:水合氯醛200g:甘油20mL配方配制而成)、树 脂胶、无水乙醇、蒸馏水。
6检测与饲养 6.1检测 在检疫现场发现疑似阔鼻谷象为害植物的粮谷作物、块茎、水果、根茎或种子,观察有关寄主植物为 害状,如发现疑似成虫,用指形管盛装,发现疑似白色、虫体中度粗而背面隆起的幼虫,用可封口塑料袋 装幼虫和为害的样品。
上述指形管、可封口塑料袋均加标签,或编号,记录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等, 带回实验室。
6.2饲养 将检出的幼虫、卵或蛹随寄主植物一同放人饲养缸中,置于28C~30C、相对湿度70%~75%的 光照培养箱中进行饲养观察;蛹待成虫...